第一次写影评,有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写起。从电影的情节布局开始?从构图美学开始?还是着重里面的某个隐喻?本来文采就欠佳,知识储备又少,越想越觉得动笔困难,就只好采用最朴素的开头:想到哪写到哪。
这个电影在我看来是一个天赋不够,需要借助外界刺激才能创作的这么一个毒瘾患者对现实生活的迟钝反应的纪录片(不小心写了好长好拗口的句子)。Lee用一种近乎木讷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像是睡到中午的眼睛无法应对发着强光的太阳,一切都变得很缓慢。虫子是密密麻麻的视觉黑点,不管在多嘈杂的场景里也无法让更多声音流淌进来。
为了对这部电影能保持新鲜的好奇感,我事先并没有看简介。所以在那可怖的大虫子从盒子里爬出来时才开始意识到这部电影的气质。不断发出性暗示声音的虫子被鞋底拍得浆液迸溅之前它让Lee在它嘴边(肛门状)撒点药粉。电影18分钟的时候妻子也这样要求了,我甚至以为妻子也要被鞋底拍出绿色浓液,,感觉这是电影呈现的第二个黑色幽默。(Lee不苟言笑的设定也许是第一个)(ps:就个人而言,并不喜欢这种用虫子粘液之类的肮脏的东西去隐喻性的这种表现手法,大概是觉得性本身就是很容易脏的东西吧。)
电影46分时美国作家说出的话与嘴形产生分歧的那一刻,好像听别人说话但是实际上听的是自己的声音。也许药物与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更加自我。写到这里,觉得更加自我的是我自己。
整部影片的结构像是在一张彩色拼贴画上用黑色的炭笔拉出一道粗黑的直线—一根筋的把毫无逻辑的细节串成一个人生大冒险。结尾二次射杀妻子的时候,我感到了电影作品的一种完整性。妻子的死亡,或者说人的死亡成为见证人通向艺术创作的一道门。如果扛得住这份痛苦,就会多一样好作品,如果扛不住就会追随死者死去。但是对创作的人来说,已经无所谓了。这个创作的人,需要外界刺激才能创作的时候,代表他的主题永远不会是生活中的平和美好。那么从这一刻起,身为创作者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不管从冥界挽回妻子多少次,只要Lee 只要这个人不放弃写作,他将会永远射杀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