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毕春节档五部真人电影,私心认为《四海》最好,但是看到微博和豆瓣一水的骂声,难免有点儿坐不住。我也讨厌青春疼痛文学,我也讨厌莫名其妙的拧巴对白。电影文本和结局处理可能确实有些问题,但如果非说是春节档就不能bad ending,有刘浩存就一定不看,那实在是对电影的不尊。
当阿耀骑着机车疾驰过小岛的山间隧道,当欢歌溺死在醉酒后的清晨海雾里,当万青的歌声伴着摩托的轰鸣响起...我第一百零一次被《四海》击中了。
有人说喜欢《四海》的人是站在散文诗一样的文学意蕴上来欣赏的。我同意,浅显或没那么浅显的意象表达,直白如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与片中阿耀和欢颂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
有人骂《四海》是小布尔乔亚的臆想,但是须知,这个国家年轻人里沉默的真正大多数,是97%的国土面积上,在县城与乡镇里挣扎生长的,如阿耀一样的小镇青年。
家里有本世纪初的相册,很多次翻到老爸和老妈跨在摩托车上的样子,但是到现在我才知道,我讨厌母亲的市侩,却不知她也曾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我讨厌父亲的世故,却不知他也曾桀骜洒脱,满目星辰。
海风轻拂迎面,海浪轻拍沙滩。你可别陷进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