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非常有意思。这将是我在豆瓣第一部看都没看就打五星的电影。这电影的评论区直接刷新或者粉碎了我对于豆瓣或者说目前舆论环境的“刻板印象”。我以前一直认为,豆瓣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是能去其八,选期二,但就目前这部电影反应出来的情况来看,恐怕要去其九点五。所以,我真的很失望。

这部电影目前放映27场,票房7200元,但似乎看过的人都来到了豆瓣,当然其中不乏据说是线下组织看的人。但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给电影打了一分,而他们愤怒的原因也很简单:不说方言!或者说说错了方言!当然IP自然哪里都有,账号嘛也99%都是小号,观影量最多一百,最少甚至只有几部。恕我见识短浅,这种情况,我从未见过,似乎山西长治话成了一种不可冒犯的标准,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一切无论多好,都是错的。

而相较于同期的所谓“女权”电影《芭比》的评论区来看,这电影仿佛犯了弥天大罪一般。当然,目前来说,我也还没有看过芭比,不能妄下结论,但就目前朋友给我讲述的剧情来看,那部电影不啻于一种绝对的虚伪的人为设计的空中楼阁。

当然,这电影我也没看,也不能说她到底好不好。等有时间这俩都看完后再来补一下其他评论。

但我想,申纪兰同志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被树为典型的真·女权主义者,无论是否有政治需要的原因,她在那个时代,乃至于今天这个时代,对于解放女性,发展社会都有着莫大的意义。更何况正是申纪兰同志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这一概念写进了宪法,就这一点在我看来已经秒杀无数的《芭比》了。

正如我无数次强调的那样,男女谁压迫谁这种问题并不存在,存在的是阶级问题,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受到压迫的不止是女性,更有“某些群体”认为的“压迫者”角色的男性。

这个社会也根本不是全体男性的无意识的大他者压迫全体女性,这是不可能的。正如现在的父权制社会也不是当年我们的老祖宗们一拍脑门就建立的一样,它是由母系社会演变来的,那为什么会演变呢?恐怕还是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父权制社会更能让人类生存下去。

而现如今的社会,我们需要变革,需要进步,但这种进步不是靠《芭比》中的主角喊出来的,而是靠实践得来的,是靠广泛的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得来的。正如女权意识在一战前基本不存在,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蓬勃发展一样,女性只有抓住一切机会,不断的广泛的参与到所有的社会门类中去,才能摆脱千百年来拷在女性身上的枷锁,真正成为“人”。我想申纪兰同志就是这样的理念的践行者。

另外,我在写影评前去《功勋》这部剧的评论区扫了一圈关于申纪兰的影评,很奇怪,那里全都是夸,而夸的也正是申纪兰同志的功绩,怎么到了这里,就只字不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