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最近没有人不知道《鱿鱼游戏》这部电视剧,尽管最后仍然没有躲过高开低走的结局但其实这样的结局却仍是情理之中。
死亡游戏可以说一直都是与“人性”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正如古话所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既然夫妻都做不到在困境中的相守相依,那我们又怎么可以奢求几个熟人做到永远的“永结同心”。
因此,剧情中存在团结,但内撕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在观影过程中我能明显的感受到自己对男二的悲愤之情,气他明明可以推测游戏内容却选择自保;更气他利用队友的信任而让自己险生。
但最后自杀式洗白的结局却让人对他恨不起来。相反,以他的死促成男主的胜利却更让人感觉气愤,乃至对男主这个角色的刻画进行诟病。
不难看到,很多人都对男主这个角色并不满意。他圣母的表现不仅没有让人心疼他的遭遇更是让人对他产生质疑——你都这样了还在那里作什么。
最后一幕他与大boss的赌约更是让人觉得无厘头,甚至可以讽刺他的所有善良只是基于一份好运气。
如果没有巴基斯坦小伙的一手,他可能第一集就领盒饭了;如果没有最后的16号,他也不能存活下来,以及最后如果没有警车的出现,他的赌约仍然是以失败告终。
太多的主角光环为什么会让观众感受到气愤,因为这不是生活,这不是真的。
如果说运气可以作为一个人存活乃至大富大贵,那这样的影视宣传是失败的。甚至在一个以死亡游戏为基础的剧情中更是一种对底线的挑战:智慧和力量似乎完全比不上所谓的好运。但是男主的白莲花形象有可以补救的地步吗。
我想是没有的,既然作为男主,他这个角色只能这么设定。他注定要与圣母形象连接。
我们可以想想,这部剧里除了男主是善良的还有谁是善良的。
巴基斯坦小伙、脱北女孩姜晓、以及弑父女孩智英。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那老头子吴一男呢,如果他不是最后的大boss,他也会是那个让人觉得可惜的角色。如果剧中他们中的任意一个获得胜利,我们抨击的对象还会是男主嘛。
我想我们都对死者以及恶者报以最大的宽容,但总是对最后的赢家有着更高的标准。这是否也折射出观众在看剧的过程中自我的过度投入。
我们想象着自己是剧中的参与者,我们对这最后上百亿韩元的奖励也心存贪念。而男主的好运是我们并不认可的,这份对他人的外在环境即好运的归因是否也是我们内心为了认知平衡而做出的选择呢。
同时,观众最为好人阵营,内心的善恶有明确的标准,观众渴望对作恶者除以暴行,而男主圣母的表现使观众有一种联盟解散、自己被抛弃的错觉。而对于内群体,这样“不忠”的行为,是否也是人际排斥的一个因素呢。
其次,再来说说第二点,男主这个角色为什么并不讨喜。因为他太过扁平而不够矛盾。
矛盾是一个人完整且深刻的重要特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矛盾无处不在」,而一个人若不是一个矛盾体那他的简单不么让人遗忘不么让人憎恶。
男二作为一名高材生,他有超高的智商但却有超深的心机,两者是矛盾的。他有强烈活下去的欲望同样也做出了相应的行为,尽管不人道但却很真实。
姜晓,冷漠酷girl,最先要不是她的扒手行为,不会有男主悲惨的经历。她最后的死是由于自己的善意而造成的,这同样可以解释观众对于死的宽容,以及对于个体矛盾的接受。
而最明显的大boss吴一男老先生,他的反转就是对矛盾的最好解释。
但是,我们细想男主的角色,你会发现他毫无惊喜可言。他就是一个简单的善良淳朴的“隔壁老王”形象。
而他做过最恶的事情现在让我想来也仅仅是用欺诈的手段赢得了猜弹珠游戏,但他唯一的一份恶最后的却在反转中消散。
戏剧总是在矛盾冲突中进展,但男主的善良自始至终都没变。这不禁让我沉思“善良”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主角光环的善最终是否都会导向圣母、白莲花。
作为一个想把保持善良作为人生目标之一的人,突然看到善良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差评,这不得不让我思考怎样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意。
古人说过「过犹不及」,那么这个“过”和“不及”的标准在哪里呢。没错,“标准”就是一个尺度,而很多人的善其实是没有标准的,这就导致了无原则的纵容。
说回男主,他的底线和原则在哪里。
如果说在一个死亡游戏中的底线是什么,那一定是活下去,这也是剧中每一个人的目的。
最明显的例子可以借鉴韩美女,她为了活下去真的毫无底线,而她虽然不是一个善者但的确不会让人太讨厌。
当所有人都为活下去变恶的时候,只有男主仍旧是善良的。他会责备男二推下玻璃生产员,但却忘了如果没有这个恶人,他也活不下去。他会在最后的决战中,因为善意选择结束游戏,但男二不愿意,他用自己的死使男主手上不染一滴血活下去。
当底线因为善意而模糊的时候,这种善意在观众看来不再是利器而是毒药。
但男主如此懦弱而又善良的人真的没有一点可取吗。这又可以在前几集看到他的光彩。糖饼游戏中的小聪明,以及在自相残杀游戏中对姜晓的善意都是他最打动人的一幕。
其实说到这里我已经不再对他抱有恶意,至少不会是看完剧后猛烈地抨击他的圣母形象。
圣母形象当今为何被大众所诟病,可能就如前文所说,人物形象太过扁平。而这种扁平并不是一个成年人或者说一个对道德不再持二元对立论的人所接受。
儿童认为善恶只有一个结果,好人永远是好人,恶人也从未善良过。这种圣母式的形象是儿童所欣赏的,我们可以回忆现在的我们和年幼时的我们对紫薇这个角色的观感。但一旦放到一个真正对善恶有界定的人身上这就显得太过苍白。
矛盾性永远是推动一个人发展的原因,尽管男主的矛盾并不显著但或许剧本可以用更多的小聪明来凸显他的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