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无论场内还是场外,侧重点一直很奇怪。戛纳放映后反响不佳,为迎合市场把影片分为上下两部降低观影门槛,精简了部分人物线,整体做了更商业化的处理。实际的观影体验就是跟片名的“悬案” 两字八竿子打不着,“悬”字荡然无存,摆着好好的奇案硬改成悬案,观前给足观众期待,观后给足观众落差。而人物线都精简成了工具人,每个流量明星都是插进故事动脉的放血刀而已,除了王许梅看不到真正值得称赞的人物弧光。在商业化处理上也像是存在着某种误解,讨巧的不像话。

宣发时以各种暴力及犯罪片段作为卖点引导观众共情女主角的遭遇,而观影后却发现影片的侧重点并不在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身上,叙事方向严重走偏,活生生变成了《薛至武传》,拍薛至武如何探案,拍薛至武如何千方百计折磨、栽赃詹周氏(黑猪逼供谁想的,大脑缺根弦吧?……),拍薛至武如何从权威到倒台。即便这样是想建立逐渐倾斜的不对等对立关系,即便是想让下半部的詹周氏更具触底反弹之势,那也做的有些过犹不及了。

购票时,选座后屏幕会有“猎奇、尺度”的字码从屏幕上从上至下飘落……这可以说是最令人不适的地方了。如此,不仅没有把故事应有的深度拍好,更没有看到对于凝重历史的尊重和对妇女解放、女性主义主题的尊重,头一回见创作者主动背弃自己创作初衷的。尽管可能并非主创本意,但一套操作下来所呈现的就是一个狡猾的商业操盘手投机取巧地利用女性苦难降维成流量密码,将历史悲剧包装成奇观商品,妄图吃上一波时代红利,却适得其反地沦为一场精致的虚无。

如果影片除了《薛至武传》还另有其名的话,那一定是《詹周氏受难记》了。上文其实也不止带过一两笔了,是影片当之无愧的最具争议内容。章子怡被施暴段总和起来绝对不低于十段,各种暴力场景被精心的设计成“艺术化奇观”,把女性苦难沦为感官刺激的消费品……说实话这种题材谁也不拒绝会出现一些暴力镜头,只是会不会有些过度渲染了?全程就是特写放大面部情绪,中全景拍暴力行为更详细的过程与结果,镜头很少附带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的刻画,直白又空洞。再加上主要施暴的两个男性角色戏份多又多余,直接导致詹周氏的人物弧光断裂,沦为“受难符号”而非觉醒主体。
詹周氏的经历也只是被简单几句话、几段闪回带过,从未被深入挖掘心理与动机,缺乏内生动力,仅仅是不断往人物的身上张贴各种符号和标签唤起共情。在这部电影中你能看到历史事件中的绝对主角全程被编写至被动状态。西林则是口号输出与故事推进的工具,真的只有王许梅的人物塑造能称的上好。

可以说这次陈可辛在作者表达与商业算计间极度失衡。以女性苦难为噱头,却拒绝深入苦难的土壤;标榜觉醒主题,却剥夺角色的主体性。
真正的女性电影,不在口号而在血肉;真正的时代红利,不在投机而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