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剧透)
两周前在三宅唱映后的日本电影展,看了他的《回放》,之前看过《惠子,凝视》。喜欢导演,于是看了这个月他新上院线的《黎明的一切》。

感谢@BIE别的 赠票,昨天去院线虽然排片很少,但真的好得不行。豆瓣开分7.8,已经比前几天三号厅夸它的时候涨了些,感觉远没涨够。
????
故事很简单,是两个患者互助鼓励的故事。女主患有PMS(经前期综合征),月经前会无法克制情绪失控,男主则患有惊恐障碍,出行无法乘坐地铁、无法去理发店剪头。他们都长期服用药物,发病时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果两人离职后在一家很有人情味的、热衷少儿宇宙教育的望远镜制造公司相遇。
主线没那么悲情,甚至不够“深刻”。病痛,冲突,再到盼头,更多的是碾进日常的细腻平实感。很淡,但有种被治愈的感受。

我好像懂他们发病时的感觉,虽然病名都不太一样,但我有过焦虑躯体化。
几年前,我像男主一样无法乘车,总在临行前穿袜子时手抖,毫无征兆地陷入巨大的窒息感,行动力和社会化能力清零。事后恢复,也像女主一样刻意地请吃饭以修补拖累的人际关系,羞愧到想远离一切人。
电影标题上的“黎明”,是很好的存在。但影片也借助观察宇宙星系的情节,传达出另一层解读。
“黎明前的黑暗,是人类能够观测星空、以此观察到地球日常之外更浩瀚宇宙的契机。

其实今晚我的焦虑躯体化又发生了一次。不记得上次是什么时候了,但就像男主回忆起只觉得“那天的拉面突然变味”。出门前,我毫无征兆地感受到自己被扼住了,浑身无法动弹,高铁票从改签到退票,妈妈让我靠在她肩膀上,我没力气做表情,只有大量生理眼泪。她说没法出门的话不用勉强,同时,她并没有帮我摘下我出门前惯例要戴上的口罩,就让眼泪那样浸湿它。
我有点惊讶,她在传达一种很尽力的“我理解”。
躯体化时,我很难说出通顺的句子,表达欲被掐断,字只能很努力地被“描述”。我打字和朋友们说。他们都太温柔了,我的余震很快消融,这真的是我恢复的最最快的一次,我又想起影片里两人一起洗车的画面。


“要像电影里一样互相帮助。”
是昨天一起看《黎明的一切》的朋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