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这段话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1920年去欧洲考察的时候,带上了16岁的林徽因,写在他的游欧日记里面,我觉得这对很多人都很适用,甚至我到了很晚,我可能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我们眼里的世界小了,心里的小事就会变大,小事变大了,我们就会让自己变得很累,纠结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选一两件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
这段话也是我觉得对很多人都很合适,大家好像都困在了工作和学习里。这是梁思成在美留学时,梁启超给他的家书里写的一段话,这样的家庭教育,我真的好羡慕。
我的心理辅导员跟我有一次聊天提到了“空不见底的洞”这个概念,我觉得我想明白了很多,她说不要试着去填补别人的那个空洞,那是永远填不满的,也不要试图通过让别人来填补你的空洞而进一步让你自己得到满足,你应该满足的是你自己去填补你自己的那个洞;而去填补别人的那个洞,需要你自己把握那个度在哪里。
放到生活上,我也觉得是这样,我好像总是在填补这个社会的空洞,这个社会要求我一步一步怎么做,要求我付出什么,我才能得到什么,我一直在填补社会的空洞。
所以,试着花一点点的时间分给音乐、文学、美术,试着去填一填自己的那个空洞,生活本应该是更精彩的。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的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习。”
这也是梁启超的家书,林徽因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写下的。这份感情,“在他们面临事业选择,感情波折,人生困顿之时,他总是能最及时的将自己的人生感悟,用最温婉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看这部纪录片,真的让我更了解梁思成了,他真的像他女儿说得一样,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一腔赤子之心,对古建筑的热爱和认识,让我非常的敬佩。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
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中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
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光是听着,就很美啊!
“我长期地在建筑问题上,同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争辩着,僵持着……我以专家权威的姿态,不惟自以为是,而且自高自大,这一切都肇源于我的阶级出身和由它而来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
大屋顶检讨,真的很心痛...
很喜欢这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