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这部电影,躺在床上,只觉怅然,如有烟的话,倒想抽上一口,感叹人生寂寞如雪。

  只是自己并不会抽烟,于是只得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写下这篇影评。

  男主韦一航在十几岁的年纪得知自己患有脑部肿瘤,因此变得愤世嫉俗,颓唐自闭,在一次被病友群主强拉去的病友葬礼上,认识了性格活泼开朗的女主马小远,二人有着同样的经历,只是马小远患病时年龄,年龄更小,这使得她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这一切,并养成乐观的性格。

  二人由于理念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并在解开矛盾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在相处陪伴中,萌生爱意。韦一航在做手术时,脑海中常会看到一片湖,经过查找,是位于青海的茶卡盐湖,湖边总有个女孩,但看不清他的脸,马小远希望成为她的女孩,于是二人相互约定去青海。

  经过一番波折,二人踏上了旅途,马小远却在途中因旧病复发而晕倒,旅程被迫终止,韦一航在病房陪马小远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之后变得积极起来,考上了大学,并独自前往了青海,在茶卡盐湖幻想了平行时空中,大家的美好结局。

  只看这样的介绍,是不是觉得故事还不错,其实我也很喜欢,故事的逻辑推进没什么大问题,男女主以及片中一系列的人物性格都很鲜明,前一个小时中,男女主经历各种故事时的明丽风格,轻快温暖,引人向往,在女主因病倒下之前,叙事的节奏也是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但即便是从剧情本身,仍然有几处让人费解的地方。

  首先是二人产生矛盾的方式,女主请来了一个大师去做公益讲座,那个大师宛如一个江湖骗子,男主上前点破这样做法的无意义,引来女主的不满,一番争执后,男主开始被迫脱衣服……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众病友的塑造有些工具人化,虽然癌症患者聚在一起,寻求一下精神安排,以增强对抗病魔的信心没什么问题,但从这里开始,导演直接把癌症患者和普通人割裂开来处理,双方成为了一个相互对立的阵营,这对真正的癌症患者其实并不友好。男主虽然直接点破显得很没眼力见,但说的话并没有错。导演没能在之后就此进行挖掘,非常可惜。

  之后又有摄制组觉得男主说的话很有道理,打算找他拍个宣传纪录片,于是女主向男主认错,得知男主看过她直播后,也不管摄制组了,直接说录制结束,然后回家开了直播,按照男主说的,调了一杯饮料,给男主道歉,这么草率的嘛,说不拍就不拍了,而且这话还不是男主说的,可以看出,在这里摄制组也成了工具人,只为引出女主向男主赔罪这一条故事线。

  之后开始了谈恋爱模式,女主带着男主逛吃逛吃,一起假装环游世界,还畅想了一下老年生活。

  当男主对女主说烧烤致癌时,女主微微一笑,说你不已经患癌了吗?之后男主因为疾病复发倒下时,弹幕都刷一定是吃烧烤吃的,竟有些奇异的喜感。医生还很贴心地说上一句,没事儿,癌症的复发是不可避免的,是觉得这样能让患者父母开心一点儿吗?

  真正的癌症患者应该不会这样糟践自己的身体,我所遇到的癌症患者在饮食和作息上都是颇为注意的,片中的男女主又吃烧烤,又淋雨又吹风,看上去不太像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反倒有点儿像是知道时日已经不多的末日狂欢。

  整体的节奏到了女主因病倒下后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脱节,后面的剧情虽然推进还算正常,但整体发散,很多感情都没能得到比较好的抒发,特别是结尾,以平行时空作为结尾,显得很是苍白。

  虽然在片中男女主曾多次提到平行时空,平行时空是否存在也见仁见智,但片中所体现的平行时空更像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逃避,一碗饱含了美好想象的鸡汤。这样的结尾是对之前所营造内容的一种否定,并不利于对主题的升华或是对整个故事的收束。

  说完剧情,来谈谈导演对主题的诠释,这里的问题更大,导演在访谈中曾提到过,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激励癌症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但这个目的真的达到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影片中埋下的几颗令人不安的炸弹。影片告诉我们癌症的复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曾经积极乐观面对癌症的人,在看到自己的复发结果后,默默自杀;治疗癌症需要花费高额费用,甚至需要亲人卖房子以做周济,五岁发病,后经治疗已经痊愈的病人,仍可能在十几年后复发,并被夺去生命,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乐观面对呀……

  就像是片中所喊的口号一样,是那么苍白无力。

  导演推翻病人们的支柱,摧毁病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念,最后告诉病人们要去坚强面对,拿什么面对呢?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吗?但那最积极乐观的两个人已经被演死了啊,导演还要在最后表现一下她们的崩溃,相当于又补了一刀。

  我不是癌症病人,但我想真正的癌症病人看到这部片子,会是怎样的感觉呢?会得到治愈和救赎吗?更多的是愤怒和绝望吧,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癌症患者对于此片的评论,证实了我这一点猜想。

  再来说说男主的转变,他真的有得到比较大的转变吗?我认为是没有。

  从电影给出的信息上看,男主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天性使然 二、对疾病随时可能复发的恐惧 三、对造成父母生活拮据的愧疚

  先看第一点,十几年的生活习惯很难得到太大的转变

  第二点,电影中没提他的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恢复,这个核心没解决,他的丧也改变不了。

  第三点,这可能是唯一有一些改变的地方,男主在与父母产生矛盾与和解的过程中增进了了解,打开心结,愧疚感略有些减轻,但情况仍在,愧疚感就仍然在。

  这里要着重表扬一下两位老戏骨的演技,非常出色,将父母对儿子的爱诠释得非常好,看之十分温暖。

  看到这,有人会奇怪,女主呢?女主难道没在这三点中给予男主一些转变吗?很遗憾,我觉得是没有的。

  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爱情戏的问题,如果导演要把二人设置成爱人关系,势必需要大量篇幅去描述二人相识,相知的过程,在电影中这一过程其实和男主的心路转变是有些脱节的,即使不加癌症这一要素,二人的爱情也依然成立。

  如果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爱情戏所占的比重过多了,遇到女主之前,男主是个很丧的人,遇到女主之后,所有积极的事情都是和女主一起做的,但对男主心路历程转变的描写不够,很多事做了也就做了,男主对于自己疾病的态度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女主如一只蝴蝶飞进男主生活,照亮了男主一段路途又匆匆飞去。

  男主能够积极的大部分支点都来自于女主,女主去世了,男主其实也并没有找到更多的支点,以电影的呈现,父母和家人显然无法代替女主的位置,这就使得男主在女主去世后的一系列积极转变显得很突兀,像是被导演硬拉去了一个既定结局,反正经历了这些,你也应该有所改变了,是吧?

  我在想如果把男女主设置成朋友关系会不会更好一点(反正前半段我一直拿他们当好朋友看的),可以使得二人一些情感过度没有那么生硬(现在来看二人的感情变化是有一些断节的,只能说是勉强能让观众接受),还可以减去二人的一些衔接过渡的情节,去讲讲其他病人的生活,展示一下男主心路历程的转变。

  也许导演不想讲那么多,只是想诉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癌症是推动这个故事的要素,癌症是工具病,这么想来,这部电影里的工具还真多,导演也无心面面俱到了。

  看完电影后,只觉得一切都空荡荡的,似乎一切都结束了,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我想导演也未必想呈现出这样的效果,也在努力想着讲述一些东西,但所做的准备工作显然不到位,思考也不够深入。造成了很多无心之失,但既然决定做这样一部电影,就应该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面对癌症群体,更要认真对待,我相信那些患者们是很坚强的,但也很脆弱,请善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