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拎出来似乎每条线都被讲述过,但交织在这个故事,这个阶层,以及成都这座城市上又有独特的张力。用足够现实,细腻,克制又不矫情的笔触刻画三代女性。夏蝉这个角色写得好准确,她接触社会不同阶层人的状态,她对女儿的态度,和她对小芒、母亲甚至妹妹的态度转变,不只简单的和解,也是一种“生活要继续”的选择,让人对片子里的女人只有心疼。以及无数细节撑起的日常性,擦护手霜,不同人做的菜。爱神与夏蝉的对照,夏蝉与男人互动时氛围感的转变,音乐和歌曲的穿插,成都山区雪茫茫的白,包括那只灵性的熊猫,都让这部电影有很温柔的触感和更多的可看性。本来对片中插入唐诗的行为无感,但好像有种为“千里共婵娟”铺垫的意思,以及最后的情绪有点太满太煽情。
李洋老师说中景远景的场面调度,人和城市的疏离感,戴老师说市井人的生活与唐诗宋词的共通,导演说用陌生人的视角重新感受城市。
散场之后在百讲门口偶遇导演,我说小芒的部分像成都本地版的过春天,问导演有没有参考一些电影,导演说没有。
祝上院线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