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职高女孩的自杀,牵扯出从家庭到学校,从地方教育局到国家就业体系中存在的,无可救药的异化问题。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在揭露现代化进程的病理性表现方面的确优秀。
边看边回忆起三本书: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译文纪实的《高中生穷忙族》和正在读的《情感依附》。
福柯谈到,刑罚严峻性的减弱,不过是将惩罚对象从肉体痛苦变为剥夺精神自由,即规训,即把个体视为操练对象和操练工具的运作机制。而越是处于社会中下层越容易成为这种机制的牺牲品。《高中生穷忙族》展现的即是如此一个群体,和电影中的素熙一样,第一世界的贫穷和第三世界的贫穷存在不同的质感,所以不能用“因为有智能手机所以不能说穷”来区别,而是意味着缺乏有质量的人际关系和人性资本。电影中的素熙,在她自杀以后,双亲也是很伤心,但是警察问到他们女儿的事,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家庭内部的冷漠的和谐,也是非常典型的现代病,养育成了完成一系列功能性的事务,而非《情感依附》中谈到的有效教养的传递。人就这样伴随着未充分发展的人格和各种严重的心理冲突步入根本没有义务爱他/她的世界,如果个体不具备卓绝的智力或性格优势,没有机会接触任何一个榜样力量,很难不被淹没。
《下一个素熙》最为讽刺的点就在于,最关心素熙的,是那个与她从未谋面的女警,但她给予的关注原本却是素熙的父母、老师应该给予的。回过头看看这些成年人,他们似乎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但也正是躲在体制后的每个身不由己最终成了帮凶。
读《情感依附》时,其中有个词组很扎眼——成年人的幸福感,作者写一个健康的人该是要具备作为成年人的幸福感。可是,越是疯狂要求成绩的社会,巨婴越多,很多人都处于可以工作挣钱但并不具备能照顾好自己身心能力的状态,这实在值得好好思考一番。不管是社会总体还是个人选择都是如此,如果进步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丧失和乌合之众的生产之上,那并称不得进步。
一个不被感谢出生的世界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怪异对日常的穿透性思考
这电影是什么大型PUA揭露专题报道吗????虽然依然有石头姐放飞自我,但兰斯莫斯好歹回归了《龙虾》的有趣,进一步提炼了想要通过怪异对日常的穿透性思虑。影片由三个故事组成,演员都是一样的,只是角色会有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三个故事分别围 ...
维持道德批判也是对正义的支持
据说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男主原型蒂姆是美国国土安全局专事打击儿童色情网站的警员,但在最近一次行动结束整理报告时,却被一阵空虚感钳住——恋童癖倒是抓了不少,但是更重要的那一张张图片背后真实存在的儿童又该怎么办呢?受自身良心的驱使, ...
心のお暇
本来打算跑步时消磨时间的这部剧,结果可爱又充满启发。虽然主角的凪设定为28岁,却让我想起《清单人生》里那位善用小苏打打扫卫生的老太太布里特-玛丽,一辈子都在为丈夫而活的她,在遭遇背叛后不得不直面自己的人生,在不断的反思中,确认了自己 ...
孰重孰轻
17世纪中期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宣布要实施对日德兰岛的殖民计划,然而,这个计划却因贫瘠的土地和乡绅恶霸的割据,迟迟得不到推进。一名叫路德维西·卡伦的退伍士兵以贵族头衔为交换条件,毛遂自荐前往那里开拓荒原。但当他去到那里,面对那 ...
只追求强大反而是软弱
小学看的动画,30年后改编出真人版,这个热闹高低要凑一下。虽然批评声居多,但我看下来觉得也不算差。用5集概括灵体篇的确删减挺多,但基本上这一段的核心内容还是没有表达偏——即主角对拥有力量这件事的理解。户愚吕就是对力量运用的反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