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讨喜的一部日劇,由同名漫畫改編。不過這部日劇的劇名被翻譯為“吃飽睡足等幸福”是有歧義的,譯作“幸福是吃好、睡好、順其自然”更貼切。而它講述的内容也正是如此。
主角是一位名叫麥卷聰子的女性,因為患有名為“膠原病”的終身自身免疫疾病,而無法繼續原來的工作,但兼職的收入又負擔不起現在的居所,無奈隻好搬入一處老舊小區,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
表面上看這隻是一次搬家,但對聰子而言,這次變動也終于意味自己不得不告别過去光鮮亮麗的生活,不得不接受曾經懷抱的一系列夢想的破裂。所以當醫生在檢查完聰子的病情後,對她說“現階段就是正常生活就好”時,她感到不快,也感到困惑,被自己的身體折磨着的人要怎麼過“正常的生活”啊?
而住在她隔壁的90歲房東老太太美山和她的照護者司,以及獨居大嬸,則在有限的生活條件中将衣食住行打理得當,給了聰子(以及觀衆)很大的啟發。聰子逐漸意識到,雖然自己的生活狀态因為健康問題而被迫改變,卻不意味着自己就毫無選擇,比起怨天尤人,不如盡自己所能照顧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将一直投放于外的關注力收回到力所能及的範圍才是符合自身現實的正解。
基本上,這部劇中的角色都是所謂“低能量人士”,或因年齡或因身心創傷或因社交邊緣,各有各的情有可原,因而無法适應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代之以慢生活維護獨立與健康。因此,我認為這部劇比慣常的所謂治愈劇更有說服力。不希望被單一的成功價值觀裹挾因而努力開拓自身的生活空間是一回事,無力可卷導緻無處可卷還要标榜自己的犬儒主義是另一回事。差别就像是《不再踏入流量的河》和《逃走的人》。所以我不同意有的評論說這部劇在講“反内卷”,它其實在講幸福的基礎建設,即自我尊重——生理尊重、心理尊重、社會關系尊重。
聰子還是要與終身免疫疾病作鬥争,但她認真生活的态度就是自我尊重的表達,通過把“生存”轉化為“生活”,她已經弱化了生活帶給她的負面影響。據說原作者正是一位膠原病患者,或許她創作這部漫畫的初衷也正是為了雕刻自身尊嚴的形狀。
“幸福是吃好睡好順其自然”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輩子的故事
某天在小紅書上看到這樣一個片段:年輕男女的父母見面,女孩為大家分配海鮮湯,輪到自己就隻是殘湯。此時,響起女孩母親的内心獨白:我那時應該讓她看到我更好的樣子。配合畫面出現的是母親年輕時給一家人盛湯,自己也是喝湯底。畫面跳轉到母親和女兒 ...
怪異對日常的穿透性思考
這電影是什麼大型PUA揭露專題報道嗎????雖然依然有石頭姐放飛自我,但蘭斯莫斯好歹回歸了《龍蝦》的有趣,進一步提煉了想要通過怪異對日常的穿透性思慮。影片由三個故事組成,演員都是一樣的,隻是角色會有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三個故事分别圍 ...
維持道德批判也是對正義的支持
據說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男主原型蒂姆是美國國土安全局專事打擊兒童色情網站的警員,但在最近一次行動結束整理報告時,卻被一陣空虛感鉗住——戀童癖倒是抓了不少,但是更重要的那一張張圖片背後真實存在的兒童又該怎麼辦呢?受自身良心的驅使, ...
心のお暇
本來打算跑步時消磨時間的這部劇,結果可愛又充滿啟發。雖然主角的凪設定為28歲,卻讓我想起《清單人生》裡那位善用小蘇打打掃衛生的老太太布裡特-瑪麗,一輩子都在為丈夫而活的她,在遭遇背叛後不得不直面自己的人生,在不斷的反思中,确認了自己 ...
孰重孰輕
17世紀中期的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五世宣布要實施對日德蘭島的殖民計劃,然而,這個計劃卻因貧瘠的土地和鄉紳惡霸的割據,遲遲得不到推進。一名叫路德維西·卡倫的退伍士兵以貴族頭銜為交換條件,毛遂自薦前往那裡開拓荒原。但當他去到那裡,面對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