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很久,《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终于出熟肉资源了。

全球疫情结束,没想到是日本人首先拍出了疫情影响下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危机。

...

知道这部电影,是由于今年2月份它被列入日本#2022年电影旬报十佳电影榜单#第三名,之后有个在日本的华人发的微博:

...

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370018815,4865027662153467.html?weibo_id=4865027662153467

电影看完有点失望,完全没有当时第一次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震撼。

可能是女主角看上去太体面了,哪怕流离失所,和流浪汉为伍,似乎也还是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甚至她在公园和老年流浪汉们为伍,还玩起了去警察局扔假炸弹的恶作剧。

...

不了解真实的流浪生活是什么样的,但电影里所展现的,显然不是一个女人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黑暗丧意,而是带着郊游感觉的积极感。

所以和悲剧的现实相反,电影女主角最后得到了一个happy ending的结局,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现实当然残酷得多,受害者64岁,年轻时也貌美如花,但一辈子没有好好安排,阴差阳错,最后60多了还是孑然一生,靠打零工过活。

疫情来临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失业,没有收入,也就没有住所了。

从新闻内容看,她努力做到了体面,不给人添麻烦,但就这样一个连过夜都不愿意去那些能遮风挡雨的24小时营业的地方给人添麻烦的人,最后却无声无息的被一个精神有障碍的人砸死在了公交车站。

...

很多人会想起2022年在上海电话亭住着的那个女人,我曾经为她写过一篇文章浦东被封第39天,两位神奇女性

当时给她的定义是“一个平和的、内心坦荡的、穷苦但自由的人。”

《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的女主角有点这个意思,现实中的大林三佐子可能也是,只是运气不好,遇到了神经病。

针对这部电影,看到了太多诸如孤独死或者老无所依之类的营造单身焦虑的文章,但我觉得,大家可能都误解导演了。

导演的态度显然还是很积极的,所以女主角失去收入后的流浪生活根本看不到什么狼狈,反而有一种冒险感。

最后那位女店长带来的girls help girls的桥段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相比较这位大林三佐子被害,可能那位男性凶手的心理状态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议题。

毕竟,在公交车过夜的人不会伤害社会。

但手里扛着石头随时准备砸死看不顺眼的人,这种人才是社会不安定分子,需要定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