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看教授的展时,并没有想到一年后会这么喜欢教授。

...

看到教授收集各种各样的声音,小到虫子的爬行,大到冰川山脉,给看起来沉默的大自然谱写乐章。印象很深的是,教授说,被海浪淹没的钢琴是挣脱了人为的桎梏,而返璞归真。或许这就是”异步”的意思,与人造的异步就是与自然的同步。

有点后悔去年没有好好了解教授就去看展览了,看到了那架被海啸淹没的钢琴,我那时候对声音的感知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看完电影和看完展览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好像看待世界的眼光多了一层,好像原来自己收集的夏日蝉鸣和冬日飘雪的声音更有深意了。

寒假的时候因为答应一个朋友要给他弹教授的曲子,重拾了丢下很久的电子琴,练了一小段Merry Christmas,Mr.Lawrence,才觉得光靠听声音是不行的,要真正动手去触摸音乐才能感知到音乐的脉搏。每次弹到那一段急促的重音时我的心似乎也慢慢下沉,后面的那一段重复我的心也跟着一点一点扬起来,像是潜水一样,不断下沉、上浮。

这是去年看展之后写的观感:

“看完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沉静了,从木木艺术中心出来,感觉外面的车鸣与人声鼎沸都与我无关,我心中自有一片宁静。

进入展厅,第一个就是那个经受海啸洗礼的钢琴,看了许久还是没有体会到他所表达的寓意,但是从旋律中我体会到了海啸的一阵接着一阵,以及钢琴的悲鸣。

...

第二个水箱展厅,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竟然进入了梦乡。梦里光怪陆离的画面交替出现,各色人等不断出现又消失,时间和空间似乎没有了界限,然后我的梦醒了,醒来耳边还是坂本龙一的音乐,还是那12个变幻莫测的水箱。

...

第三个展厅,是坂本龙一的生活切片。只有靠近每一个展品你才能听到属于他的那段声音。有夏天的蝉鸣,有丧钟的鸣叫,有被风吹起的窗帘,有空无一人的家里放着音乐。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个展厅,感觉原来坂本龙一也是一个如此可爱的人,对于生活一些容易忽略的东西视若珍宝,对习以为常的景象进行深刻体会。

...

剩下的几个展厅,都没怎么看懂。一个是模拟全球降水过程,还有一个是一位导演根据自己听坂本龙一的作品所想象出来的画面。其实我觉得我跟他想的不一样,但是这个行为我真的觉得挺好的,和我在豆瓣上看到的有人想要拍摄自己的梦境一样浪漫。另外,顶楼的那个名为生命之井的展览我也并未体会,只是觉得此地看北京之景不错,看完太阳熄灭我也要告别这座城市了。”

...

现在看来确实有些肤浅,不过这也说明教授的音乐和艺术可以从各个程度来分析。

记得之前和朋友说起”异步”一词,是因为在逆时针小组看到一篇帖子。之前大家说的都是什么东西都是要同步,上学要同步,结婚生孩子要同步,工作要同步,却很少说要异步。逆时针行为是对社会的异步,但却是和自身发展的同步。但大环境注定只能支持少部分人异步,大多数人总会在某个阶段,或是大多数阶段被迫妥协。理论上来说追求自身发展是每一个人的需求,但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想要异步付出的代价不可能小。物质局限是第一,精神局限是第二,主要的问题并不是是否从众的压力,而在于是否有能力拿到上层的教育、财力等等资源。

...

胡乱写了这么多,又想起教授年轻时组乐队的意气风发,每天都干干净净地在那里做音乐,觉得又多爱教授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