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是一种生命周期不同寻常的树,它的种子随着鸟粪落在其他树上,根在空中生长并扎根地面,随后它的枝条会缠绕在宿主树上,直到把它勒死,最终这颗神圣的无花果树便自立于大地上。”
电影按照情节进程可以分为三幕:第一幕是暗藏危情的家庭段落,父亲陷入工作中的犹豫纠结,女儿认识的新同学扮演了家庭矛盾的核心,围绕着这一闯入者,母亲与两位女儿各自的身份性格得以展开。第二幕是父亲发现丢枪,从好言相劝到心生怀疑,最后在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决定回到德黑兰。前两幕的节奏并不紧凑,在我看来有符号化过度的嫌疑,日常家庭对话显得悬浮而程式化,有种情节合理性服务于表达的意思。人物的动机也并不充足,这也让部分观众对代表反叛的小女儿心怀质疑,这明显是剧作设计的缺陷。第三幕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父亲从半推半就到彻底融入执法机器的恶行,已经彻底将神权与父权融为一体,变成了威权下不顾人伦的审讯官,为了找出所谓“谎言”将家人囚禁,最终在《闪灵》式的沙丘迷宫中被小女儿反杀。在第三幕中,母女们的反抗动作意蕴万千,先是在审讯时互相顶罪,折射压迫的苍白无力,再是在树林里大声放歌,揭穿审讯者的虚伪与遗忘,最后举枪射向父亲脚下的黄沙,不指向个体却勇敢对抗脚下的土壤,一气呵成,让无花果的种子彻底弥散在风沙中飘向更远的未来,与影片最后真实的录像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同是勇气昭彰的表达,同样在历史车轮前方摇旗呐喊,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一部已完成的电影”形容《神圣无花果之种》再为恰当不过,为了这部电影,导演拉索罗夫可谓倾尽全力,限制出境,遭受鞭刑,偷渡赴法,他用自己非凡的勇气为这部佳作写上了最后的注脚。电影采用近乎正面强攻的方式揭露神权与父权的阴暗,以寻枪为线索,串联起一个家庭在运动中的命运。从开始的融洽快乐,到父女餐桌上精彩的对峙戏码,到最后拿着录像机近乎疯狂的审讯,公职身份渗透进家庭关系,让权力结构分崩离析,这样的转变让每一个曾经历过的个体都心有戚戚。比起家庭风格的剧情部分,竖屏短视频的反复穿插更是蕴含着导演浓烈的情义,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这一刻呼之欲出。一个人刚死,其他人便疯狂地构筑未来。比起立即变脸的欢庆,或许对过去记忆的询问更为宝贵。获得什么样的答案并不紧要,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本身。
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勇气,不要害怕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