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的东亚家庭里,面对情绪过于压抑,几乎都并不善于表达,但往往小孩细致的情感展现是需要被关注的。
我想起来很多父母,他们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有什么你就忍着吧,你现在的苦算什么,去到社会更苦。我时常在想,社会的苦跟童年时期,青年时代的苦恼是否有可比性,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每个人的每个阶段,对于情感的认知,对于生活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够要求一个小孩去理解并承受成年人的苦楚,这是不公平的,他只是一个小孩,他的苦恼对他来讲已经是莫大的痛苦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走的路,我们都要理解尊重走在每个阶段上的人,情绪是需要被关怀的,人更是需要被关怀的。

很多人太注重结果了,没有结果什么都不是。我承认结果是很现实的问题,骨感并且残忍。但是人不是啊,人可以给予鼓励,可以给予安慰。谁不知道结果重要呢,但是其实谁都希望有人能记得自己奋斗的痕迹,记得那些奔跑的过程。用结果去否认掉人的所有,实在太残忍,功利化看待所有事情,实在太残忍。人是有情感的,人也是有喜怒哀乐的,人们都希望在无助的时候拥有一个安慰,都希望拥有一个拥抱。其实很简单,却那么难得到,那么难,那么难。

学校和老师教给孩子们的都是有个完美的开头,有个完美的结束,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接受不完美,如何处理发生的问题,如何接受一个失败的结果并吸取经验,重新站起来,而不是失败了就会被指责
失败了你就完了,这次期末成绩这么差,你就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你这辈子只能去扫大街等等类似的滑坡谬误将很多孩子逼上了天台。
老师和家长口中的完美主义,别人家的孩子,并不会真正带来完美主义,而是当你拥有了一个形式化的好开头之后一旦落入低点,或是遭遇挫折就会被极强的失落和压迫感带来放任,拖延甚至堕落。

我想我说了那么多,都不及一个拥抱来得动容,可偏偏是这么简单的事,却很难得到。

我时常在想,教育是需要温情的,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