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杰·瓦迪姆执导的电影《危险关系》(又译《孽恋焚情》1959),妻子怂恿丈夫去做采花大盗,用尽心机去玩弄良家妇女,这对夫妻如此道德败坏,甘于腐化堕落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其实这涉及人性中那不安分的因子,当然是恶的因子。正如这对夫妻所说的“追求如此快乐,快乐如此简单”。但这种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无疑是危险的。危险关系之所以危险,关键是其不择手段又不惜毁灭别人的幸福为代价,以成全自己的低级趣味。这更像一个个恶作剧,置他人于不义,让他人陷入深深的郁闷,而让自己美滋滋地回味,这无疑是不道德的,也是极具毁灭性的。
1782年,法国作家拉克洛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危险关系》,说的是大革命前,梅黛夫人得知负心人杰库伯爵竟要迎娶亲戚之女塞西尔,心头震怒,急召旧情人凡尔蒙子爵,让他勾引塞西尔,让杰库伯爵在新婚之夜蒙羞,但花花公子凡尔蒙已盯上娴淑的杜维尔夫人,得知旧情人竟然对正经女人感兴趣,梅黛于是和凡尔蒙打赌,如果凡尔蒙能取得杜维尔夫人委身于他的书面证据,就能重新再赢得她。
综合上述《危险关系》多种版本,先入为主的仍是罗杰·瓦迪姆版,成为经典也成为必然,同时也是导演生涯最为出色的电影作品。1956年导演凭其处女作《上帝创造女人》开创了五六十年代法国电影卖弄性感和艳俗的先河,也引领了法国“新浪潮”电影,且一举捧红了其妻“性感小猫”碧姬·芭铎。有人说影片的成功在于碧姬·芭铎的胸脯。其实公认其成功的主要动因,乃是导演借鉴了好莱坞经典片的场面调度,爵士乐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
3
影片《危险关系》另一个成功因素,便是新浪潮女神让娜·莫罗的参与演出,她的邪性一面,尤其是影片最后她的挂彩出镜,甘于毁了她之前的美丽形象,倍受赞誉,要知道她当时也就30岁。
说到他的这部《孽恋焚情》,改编幅度其实很大,可能导演想让电影变得简单明了,抽丝剥茧,以便更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影片主要交叉呈现了暗伏的两条情事冲突。让娜·莫罗出演的朱丽特,始终作为一个出谋划策的旁观者,与身为外交官丈夫的瓦蒙特合谋,让瓦蒙特上位其17岁的表妹塞希丽,起因是这位表妹跟一个美国人科特订了亲,这让她莫明的醋意大发。
4
在阿尔卑斯山高山滑雪营地,瓦蒙特得以有机会跟塞希丽接触,塞希丽根本就不爱这个大头虾式的美国男友科特,她深爱的是男友丹瑟利。瓦蒙特不但雪滑得好,引得喝彩,且他还要以导师身份,借机深夜送录音机,让她听男友丹瑟利的录音时,强行占有了她。之后,郁闷不消的塞希丽,又被朱丽特诱导,让瓦蒙特持续占有。
在他给表妹塞希丽做数学题时,两点一线最近的是直线,他恍然开悟,想到了直接坐火车去巴黎找她,因为这时的玛丽安为了避开他,已经回到了巴黎。瓦蒙特到了她的家,他的表情严重,撒谎说他特地来告别,他将离开巴黎,远赴七千里外的陌生之地,以后不会再见到她,之前的事,特请她原谅。他接着说,玛丽安,我太伤心,没有你,我无法生活,我只想去死。再见我的爱,我爱你,永远爱你。
6
玛丽安真的怕他死掉,更大的问题,这涌起的情感潮流根本无法阻挡,于是她委身于他。收到成功报喜的朱丽特,怕他真的爱上了玛丽安,便要他如以往那样迅即撒出,但这次瓦蒙特却真的投入了情感,乃至无法自拔。这激怒了朱丽特,也突破了她的放纵“底线”。她特地当着他的面,借他的口气打电话转发电报给玛丽安:“我可爱的天使,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就是自然法则,我只是为了快乐,我引诱了你,现在我无怨无悔的离开你,这就是生活,这当然不是我的错”。
问题是,她会就此止步吗。人类中总会有少数怪异的人,有的人天生孬种,天生的坏,深入到骨子里的坏。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都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和终极的。影片最后的画面,便是朱丽特面对记者从屋里出来,那一张毫无表情的脸,死寂而惶恐。
这真是委屈了让娜·莫罗,这部电影也成为她不愉快的记忆之一。可惜的是,导演自此片后,一路走下坡路,未有再引起好评的佳作,这再次说明人的创造力,其实是很有限的。
2017、6、11
(2024.7.28首发于公微“经典光影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