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韩延的生命三部曲,绝不仅仅是哭片那么简单,它们几乎创造了一个国产片的新类型。

稍微翻看历史,会发现,尽管都说哭片有市场,但实际上,近年来哭片已鲜见于大银幕。原因在于,传统的催泪三法宝——失恋、爱宠、丧亲,已很难再拍出新意。

与之相比,韩延的生命三部曲有两处转变。

其一,它们所聚焦的不再是“身外之物”,而是“身内之痛”。即,它们通通把镜头对准重症患者,呈现他们的困境、恐惧与悲欢。换言之,此处的失去不再指失去他者,而是关于主体性丧失的焦虑。

其二,它们不再诉诸于单一的情感宣泄,如离丧之痛或离别之苦,而是进入到更为复杂的生命困局之中,那里有死神催逼下的自我觉醒,也有阴阳两隔前的用力相拥。总之,无论是自处还是相处,都有了更多周旋和回味的余地。

因此,韩延的生命三部曲超越了从前的哭片,不再以催泪为目的,而是通过诉说一种极致的人生困境,去谱写人性中最为坚韧和辉煌的部分。

它们都是关于生命的赞歌,是痛并快乐着的写实主义。

...
韩延的生命三部曲迎来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影片延续了前作对于生命主题的探讨,讲述了两个身患重症的年轻人相遇相知的故事。02

进入三部曲内部,我们又能看到韩延在创作上的蜕变。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类型变化。从《滚蛋吧!肿瘤君》风趣俏皮的小妞电影,到《送你一朵小红花》又虐又甜的青春爱情片,再到《我们一起摇太阳》的现实笔法,一步步去类型化,回归到更为朴素的写实风格。

二是在写实力度上的不断增强。比起《肿瘤君》的漫画感,《小红花》的高糖恋爱戏,《摇太阳》虽然也笑中带泪,有暖有甜,但导演显然在有意控制配比,不让暖和甜脱离现实的重量。

这一变化从开场戏就可见一斑。《肿瘤君》以一段诙谐的颅内剧场开始,到《小红花》,已演变成一场开颅手术,再到《摇太阳》的开篇,直观呈现了患者的种种病痛。愈发纯粹的现实气息,扑面而来。

第三处蜕变,表现在主题上。

纵然三部曲都关于生命,但态度却截然不同。具体说,《肿瘤君》讲的是面对生死的乐观,尽管动人,却略显轻易;《小红花》讲的是向死而生的勇气,呈现为男主角被女主角的热诚所感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
《摇太阳》在创作上全方位向写实风格靠拢,是三部曲中生活质感最浓的一部。

而《摇太阳》则超越了乐观和勇气这些一提到生死就很难绕过去的大词儿。它实际探讨的是,死亡终会到来,或早或晚,那么,难道它有提前到来的可能,我们就不认真生活了吗?

所以影片实际是从一个更本质也更深入的角度,重新思考了生死。

如果说《肿瘤君》或《小红花》中的死亡,还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肉身陨灭,那么《摇太阳》中的死亡,则具备了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意味。

它最终呈现的是死神凝视下的逍遥之舞,也是活在当下的生命信条。

03

影片中的两位年轻人,身上都埋着“定时炸弹”。

凌敏(李庚希饰演)患有尿毒症,随时可能被并发症夺去生命;吕途(彭昱畅饰演)已经做了两次脑部手术,但脑瘤复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这两个人看上去一个高冷,一个开朗,一个性格坚毅,一个没心没肺,但实际上,坚强也好,乐观也罢,不过是他们用来“搪塞”死亡的方式,只不过前者是以死磕来压抑恐惧,后者是以满不在乎来掩饰自暴自弃。而真实情况是,他们只是一个快要撑不下去的女孩和一个已经不想再撑下去的男孩。

...
片中的两位主角,性格迥异,对待生死也有不同的态度,但他们同样经历着痛苦的人生,对于爱情也并无期待,可是缘分却意外降临了。

可是,命运却安排他们相遇了。冥冥之中,他们从最初的抗拒、斗嘴、你追我逃,渐渐放下戒备,接纳了彼此的脆弱和真挚。他们最终在对方身上,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支点。

这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是被一场假爱情成就的真情侣。

起初,凌敏是因为病情一时冲动,才发起了征婚,而吕途是为了死后有人照顾妈妈,才急于和凌敏成婚。他们原本都是抱着并不单纯的目的,投入这段合约爱情。

可在相处过程中,他们渐渐被彼此吸引,也渐渐付出真情,于是他们从甲方乙方,发展成了知心爱人。而吕途最终也战胜心魔,勇敢地躺上手术台,一对恋人,自此修成正果。

不难发现,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这段爱情成立的前提,是二人纷纷违背了各自的初衷。那是吕途不再“寻死”,顽强地活了下去;也因为此,凌敏的“肾计划”也随之失败。

可在这种双重违背下,也蕴含着新的建立。那就是两个我,最终成了我们;是两个各怀心思的可怜人,重新找到了一致的目标:一起幸福地活下去。

影片结尾是区别于《肿瘤君》和《小红花》的地方,它的结局,在生死之间继续保持了开放性,是一种有保留的团圆,一种打开的封闭,同时,也是一种审慎的喜悦。

...
《我们一起摇太阳》的出现,无疑丰富了春节档的构成。未来也期待有更多现实题材电影,可以进入大档期,为观众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而韩延的生命三部曲,一路以来,恰恰实现了档期的跨越。从《肿瘤君》的暑期档,到《小红花》的元旦贺岁档,再到这次《摇太阳》,终于跻身春节档。而这种进击,与其说是冒险,不如说是回归。

其实从近年来的趋势看,也能明显感到,观众对于现实、对于真实,已有了远高于从前的期待。

遥想当年,《唐山大地震》《1942》等痛陈现实的作品上映时,观众的普遍反应还是,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要去电影院观看苦难?

可如今,随着我们经历了一些真实的苦难,显然对于其被呈现的必要性,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你好,李焕英》《人生大事》的伤感情绪,以及《小红花》给所有努力活着的人的一声鼓励,都能被观众更强烈地捕捉与感受到。

与此同时,从《李焕英》到《摇太阳》,实际也进一步实现了春节档现实题材作品的去奇观化和去类型化,而是更加朴素地直面现实,并自深切的痛苦中,看到真切的希望。

这是《摇太阳》给春节档带来的变化,也是电影写实特质的一次回归。

(文/金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