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杰作

在经历了《电锯人》第一季因演出风格而备受争议之后,此次剧场版迎来了导演更替,整体气质也因此与第一季截然不同——而这种不同,无疑是积极的转变。

本片的剧情并不复杂,它延续第一季的基础,引入蕾塞这一全新角色,让她闯入了电次刚刚趋于平稳的生活。电影的前半段宛如一部纯粹的爱情片,讲述两人在一个雨天相遇,逐渐萌生情愫,在共度的时光中彼此了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电次自以为的了解。直到祭典之夜两人接吻,烟花升起,电次口中滴下鲜血,电影的气氛便如过山车般陡然转向,丝滑地滑入近乎恐怖的领域。随后,蕾塞揭晓自己炸弹恶魔的真实身份,剧情旋即转入高强度的打斗。后半段几乎被各种战斗填满,人与人、人与恶魔,在不同场景中不断交锋,酣畅淋漓,足足撑起半部片的篇幅。

激战之后,电次在海边与蕾塞迎来了结局。因为种种经历与心绪,他选择放她离开。而蕾塞则决定再次去见电次,踏上了那条似曾相识的路——却最终被玛奇玛截杀,倒在了电次身后,成为一具不为人知、连电次也不知晓其死亡的“无名女尸”。

整部电影的叙事技巧并不繁复,而这恰恰彰显了藤本树最擅长的能力:对情绪的精准描写与层层渲染。就像他在《蓦然回首》中所做的那样,即便篇幅有限、情感朴素,却依然能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冲击。其实在第一季姬野去世时,我已隐约感受到这一点。而这部剧场版,更是用整整半部片长让观众爱上蕾塞,再用另外半部让我们质疑自己对她的认知,最终以她的死亡将情绪推至高潮。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整体感受颇似观看《边缘行者》时的体验——观看过程中并非泪流满面,而是一种沉郁的难受,映后却余味绵长。尤其是蕾塞最后那句“其实我也没上过学”,堪称对观众心灵的暴击。这句话不仅回收了前文“你应该去上学”的伏笔,更揭示出她对电次怀有真实情感,一句台词,承载千钧。

本片的人物塑造也相当出彩,主要集中在电次与蕾塞身上。电次的初始设定极富魅力——他如同一张白纸,通过一次次事件、一个个相遇,逐渐认识世界,也催生出属于社会人的情感。与蕾塞的相遇与离别,更让他对男女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第一季初期那种单纯的性冲动。而蕾塞,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角色。她从小失去童年,被训练成杀手,因此对“上学”充满向往,认为那极为重要。第二次见电次时,她特意写作业、强调自己“学习过”,正是为了在电次心中加分——这也让最后那句台词更具冲击力。当电次放走她时,她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存在,于是收拾心情,决定回头去见电次,可惜,她倒在了曙光降临的前一刻。

其他角色并非本片的刻画重点,但天使恶魔与鲨鱼恶魔的戏份相对较多。鲨鱼恶魔呈现为对电次十分崇拜的形象,同时也在它身上埋下了关于玛奇玛秘密的伏笔,预计后续会有展开。天使恶魔则是对人类漠不关心的矛盾体,兼具天使与恶魔的双重特质,他在濒死瞬间的闪回也暗示着他有自己的过往,值得后续深挖。

本片的镜头语言和演出设计同样耐人寻味。我印象极深的一处,是蕾塞与电次在泳池玩耍时,穿插了蜘蛛在网上捕食蝴蝶的镜头,巧妙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本质。而“城市老鼠与乡下老鼠”的隐喻,则是贯穿全片的关键主题。这一点让我联想到《2077》中的那句名言:“你是想活到80多岁,躺在病床上插着尿管死亡,还是30岁都活不到,却能名垂青史。”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内核相似,都是关于人生取舍的命题。电次与蕾塞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让两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电次刚刚接触外面世界,渴望更多探索;而蕾塞则只愿过上平静的生活。演出风格上也可见匠心:日常戏份采用相对常规的动画配色,打戏时则运用鲜明色彩突出画面张力,而最后海滩那场戏则类似于第一季的真实系色调,让整体氛围更显阴郁。

作画方面,本片无疑是顶尖水准。MAPPA本就是擅长动作戏的公司,此前《咒术回战》第二季已几近剧场版规格,尤其是宿傩对魔虚罗一集。而这一次,我个人认为甚至远超越那集的表现。多种作画风格——真实系、web系等交织呈现,在影院观赏更是震撼加倍。尤其是电次与台风恶魔对决一段,他从空中跃下时,与鲨鱼恶魔的身体都出现扭曲变形,视觉效果叹为观止。片中充斥大量爆炸场面,炸弹种类也相当丰富,可谓琳琅满目。由于打戏编排极为精彩,实际观感仿佛只有十几分钟般紧凑。而蕾塞每次出招时那种快慢交替的动作设计——高抬腿,再重重砸下,将画面张力拉满。只要看过,就能懂那种冲击力。

配乐方面,牛尾宪辅依旧稳定发挥,保持了他一贯的高水准——这倒不意外,他算是我最喜爱的日本动画配乐师之一。片头曲与片尾曲我特意留到映后才听,片尾曲虽然和我想象中不同,但确实非常好听。

如果能在电影院观看,那绝对不要错过。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再在影院体验到这种级别的动画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