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显然,《解密》是csc尝试对标诺兰之作,也很容易对看到《盗梦空间》和《奥本海默》的模仿。之前看到豆瓣上一堆骂抄袭的,我想应该不至于吧。毕竟我觉得模仿致敬本身没什么问题,如果我以后有机会拍电影(我真想),可能也会尝试致敬一些前人的东西。所以我本来想的是,csc虽然可能模仿得不大好,但至少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证明现今的中国导演也有成为诺兰的可能。
看电影前1/4的时候,我还在想我影评开头的总结:虽然有些地方不大好,但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这么说:10%是非常好的镜头,剩下的90%乱七八糟,尴尬到极点。
似乎csc还被称为中国诺兰,只能丢人丢多了也就这样吧。至于说什么中国库布里克的,嗯。
另外需要申明的是,我本来真不想批评csc。不同于一些豆友,我本来对他没什么偏见,也反对带着偏见去看电影,甚至蛮同情他被骂的。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当然我之前就很不喜欢麦家。
所以说,人家是双厨狂喜,我们这个是难上加难。
2️⃣该表扬的还是要好好表扬。
csc拍了很多梦境,其中以【红沙滩和巨型海象】为巅峰。说真的我超级喜欢这个镜头,不仅色彩美极了,而且非常符合我的潜意识恐惧——不是巨物恐惧症,而是一种也来源于梦境,对于膨胀和错位式不合理情景的潜意识上的恐惧。
当然如果csc后面没有搞出来一个“海象人,拿着发射鸡蛋的武器”就更完美了。
说实话,梦境的镜头和配乐都很诺兰,虽然拍个【人悬浮在漩涡上】也要致敬《迷魂记》,但大多数梦境(其实也没几个,有点噱头)也勉强算及格甚至良好。红沙滩这个我认为绝对是诺兰级别。所以如果这真是诺兰拍的,说不定能进我top10
真可惜啊。
开头也有很多很美的镜头,倒影或者对称,调色也一直很不错。
摄影师是曹郁,跟csc没关系。
3️⃣之前在豆瓣上看到评论说“每五分钟一次的家国情怀教育指标”,想豆友真是喜欢夸张。这下真见识了。
开头rjz(主角)跟师妹坐着,父亲忘了什么缘由,莫名其妙地就开始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家】吗”,然后开始说文解字节目,“必要的时候,要牺牲生命去守护”,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在看电影。
后面跟犹太老师站在桥上,犹太老师又莫名其妙来上一句“国家,先有国再有家……”。说实话真给我整破防了。
包括但不限于后面701(破译所)的领导义正词严地反复教育“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密码对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云云,一整个中学政治课。
最无语的是,rjz的最后一句台词还是“我们的国家,真美啊。”
4️⃣现在来说说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希伊斯教授(即上文,rjz导师)。开头共产党请求希伊斯破译密码,希伊斯不是不明时局,但说了自己不想参与政治,让我还一感动。然后又莫名其妙来一个“国家”的桥段。然后本来想带着rjz去美国搞计算机,结果rjz大街上看了一眼战争残酷,又一中枪,希伊斯就一个人去了。
然后就成了美帝的走狗帮忙研发密码。
我:???
下文细说
5️⃣现在我觉得可以说一说为什么csc式的电影永远不能达到诺兰级别了。
之前看《奥本海默》只觉得效果很好,没觉得多经典,现在一对比才知道《奥》的厉害之处:诺兰做到了完全用第三视角解读第一人称故事。
也就是说,虽然拍的是奥一个人的传记,但导演始终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或价值引领,更没有意识形态灌输。相反,诺兰把奥本海默研究原子弹的过程和原子弹给他带来的东西如实展示,奥自己的评判几乎只有一句“我成为了死神”,思辨的空间更多留给了观众:他到底应不应该这样做?
他是神还是死神?
而《解密》则完全不同,抛开超额完成的意识形态灌输不提,一开头就是败笔:故事似乎是以采访rjz亲友推动的。但是采访段落又零零星星,去掉也没影响。所以我怀疑整个采访的意义就在于让观众看到采访者是csc本人,然后最后搞个无敌弱智的彩蛋。
回到正题。在希伊斯告诉rjz要去美国搞研究的那段,我已经为rjz感到有点可惜了,因为他本来可以去干他真正想干的事情的(虽然我无权下定论,但解密肯定不是他本来想干的事)。
事实告诉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还在用奥本海默式的关于选择的思辨来看这部电影。
也就是说,顺着我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希伊斯去美国搞研究了,继不继续拍他都没问题;rjz耗费一生破译密码甚至疯了。然后思辨的空间留给观众:rjz这样为了他人赋予的价值而付出一生,同时获得赞誉,到底值不值得?
我错了,这样的情节根本不适合中国电影。因为历史背景不可规避,我们在这种人生选择的思辨上,根本没有“另一种选择”的权利。由此观之就能看出csc不惜把希伊斯这个人物搞砸也要让他做走狗的原因了,也就是避免让我们去想:rjz去美国搞研究会不会更好?不,去了就必当走狗,一定是这样的。
至于rjz为战争流泪和中弹住院则是让他俩强制分道扬镳的合理化设计罢了。
这样一来csc就把《奥本海默》最重要的思辨性给堵死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不允许任何思辨的强碱了。
6️⃣看到rjz进入701后的一些情节,我就已经看见我将要看见的主题了:对于一个人的漫长而冠冕堂皇的规训与体制化,以及对一个人的命运选择权和人生价值的冠冕堂皇的完全剥夺。
放心,csc的诺兰中国化不会讨论这样思辨的问题的。
进去之后就是“不能看的绝对不看”(这至少还无可厚非),然后就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希伊斯的信是领导上伪装代回的(看到这里就觉得有点离谱,怎么办呢?只有让希伊斯变成走狗,把信解释为误导咯),就连妻子都是领导给的(下文细说)
(除此以外的种种灌输看完已经忘了,总之看的时候是真的如坐针毡。有时候明明能正常地,无功无过地拍下去,非得搞个逆天的广告一样突兀的温情台词或者家国情怀深情诉说,让我坐在座位上像被念了紧箍咒一样)
也就是说,自从rjz选择进入701——选择?他也没选择啊,懵懵地就关进去了——他的所有目标都是组织给的,所有人生价值都是组织赋予的。
破解一代“紫密”的时候,组织说这就是你的目标;破解完了,组织很快又给了你新的人生目标,直到你疯了为止。与此同时给你包婚姻,破译完了全体给你鼓掌,搞得你飘飘然。
这就是王小波写过的典型,也是庄子写过的:一个人的价值完全被某个冠冕堂皇的势力剥夺。这个势力完全不考虑他本来还有别的人生可能性,完全将他工具化,然后给他名誉,让他知道:
这就是你应该的人生轨迹,这就是你能做的最伟大的事了。不要管你也许本可以研发出超级计算机,你为国家破译敌人的密码就是最伟大的。
然后还要我们承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伟大的,合理的。
至于最后rjz妻子说的一句“我们是被选择的”,完全属于麦家奴性语录的典型,说实话有点恶心。我不喜欢用这个词,否则我会用很多。
当然,上文也说了,历史背景真的不容忽略。所以这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你没法把它当诺兰式的电影看,这就该是纯家国情怀电影。坏就坏在csc啥都想占一点,结果是诺兰模仿了个皮毛,家国情怀搞得生硬尴尬至极,感情戏……没有更好。
7️⃣有些莫名其妙的细节反复出现:rjz跟领导坐在车里,领导在旁边抽烟;一群人围着破译密码,中间的领导坐着抽烟。后面还有一处忘了,反正二手烟是真香啊。
8️⃣还是一样,以往在豆瓣经常看到对某些电影的差评说“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比如《教父》系列,但我想人家也没给女性角色多少重要戏份啊。
说实话,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见识什么叫教科书级别的物化女性角色。
整部电影的女性角色每个都跟没有什么脑子一样。一开始一家三口吃饭就跟相亲一样克己复礼,连说话都是生硬的书面语。后面rjz的妻子更是逆天:只因rjz不小心亲了她一下被处长知道了,组织上就立马安排送她到rjz床上去,然后经过一番俩人就结婚了。
还有一个情节,wg时候rjz师妹(就是上文那个家庭的女儿,对他有点情愫)被打倒在地,rjz立马赶到救下母子,两人含泪深情对视。我想这好一个英雄救美啊,wg时候真正的批斗你是一点也不敢拍啊。
细究的话,第二个女角色还算有点物化了的意义(但真的让人很反感),第一个师妹一点意义都没有,反复重复的就是一句“笨蛋”,莫名其妙的家庭感情线和单相思感情线。就算有什么作用也被生硬尴尬的对话抵消了。
工具人有时候难以避免,但你这弱智化……
该啊……
9️⃣结尾亮灯,工作人员就组织离场了,我想不是还有彩蛋吗,果然等了一会儿出来了,我还大声说了一声“还有彩蛋就亮灯了是什么操作?”
结果彩蛋直接给我干沉默了,csc片场熄灯一照镜子发现自己是rjz!(镜子上还有密密麻麻的数字,不过一细看,啊,圆周率)
我的评价是,这个彩蛋抄袭了我正在写的小说,嗯。
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梦境真不错,其他全是败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