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测这部片子的票房大概率会黄,因为古偶虐恋题材的红利期已经过了。

而《小倩》虽是动画电影,但它的题材本质还是古偶虐恋那套东西,所以很值得拿来讨论一下。

我认为虐恋文化的衰退,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经济好的时候,虐恋可以提供心理快感,痛苦本身可以转换成愉悦,就好像辣椒带给舌头的感觉,本质上是一种痛觉,但喜欢吃辣椒的人会觉得很爽。

然而,如今经济下行,人人自危,即便要讲婚恋题材,大多数人也都只想要甜甜的恋爱,谁还要来看虐恋呢,难道是现实生活中的苦吃得不够多吗?

...

新编的《小倩》动画,融合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那种经典的“误会式虐恋”元素——即恋爱中的一人误以为另一人背叛了自己,从而内心备受煎熬,直至在悲痛中自杀身亡,才令对方知道自己深爱着他,然后另一人也在得知后含恨自尽,陪她共赴黄泉……

《小倩》最后的因爱生恨,以及想要毁天灭地的势头,就是建立在以为自己被背叛的“误会”上。当然,电影中双方情感互相纠缠拉扯,从女为男死,到男为女死,最终开启新的轮回。

站在观众的角度,你要问我这虐恋刺不刺激,确实有点刺激;再问我感不感动,也确实有点感动。

但是,在人物数次的纠缠拉扯后,所谓虐恋的感动,还是难敌我厌烦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强煽情的配乐一上来,我就本能的开始防备、反感了起来。

一来是同类虐恋题材我看的太多,那些试图感动我的套路一旦被识破,就很难再奏效;

二来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衰退背景下,我们都疲于应付生活,我们此时需要的不是更多压抑的悲剧故事,反而是温暖的喜剧故事。

虽然《小倩》结局给出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但这些虐恋情节带来的压抑和烦躁,还是多于所谓圆满结局带来的安抚和治愈。

另外,剧本的打磨也不够完善,人物行为动机的逻辑不够严谨,使得小倩和宁生虐恋的成因,总让我产生一种“不至于这样吧”的怀疑态度。

...

我记得李银河在《虐恋亚文化》中提到:虐恋实际上是对人际关系的渴求,是对孤独的拒绝,而使自己隶属于或屈从于某人,虐恋是避免孤独,建立关系的最可靠的办法。如果你在受伤害、受折磨,那么你就绝不会感到孤独。

由此看来,喜欢虐恋的人,从根本上就不是一个能够接受自我的人,反而是想通过虐恋强烈的情感刺激,来摆脱自我。

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一定是爱自己胜于爱他人的,更不会允许别人伤害自己。

于是,这又让我想起电影也是打着女性主义旗号做的宣传,它的言外之意是:小倩顺应传统的婚恋价值观,一心要嫁给宁生,仿佛没了宁生,就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如此这般的虐恋,如此折磨自己,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敢于做自己的表现?对此,我也是感觉有些相当矛盾了。

除了经济环境,虐恋题材与电影消费群体的年龄也有很大关系。

喜欢虐恋题材的大多是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他们急于通过虐恋这类“刻骨铭心的爱情”来想象爱情的刺激,同时渴望发生一场虐恋来证明自己是“爱过”的。在我看来,这种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一种中二病……

如果时间倒回五至十年前,我或许会给这部电影打三星,算及格分。但如今我只能打两星,一是剧本欠火候,二是这类题材我已经厌烦了。

本来想打一星,想到哥哥唱的片尾曲,还是再加一星吧。

...

ps:

《聊斋志异》原著中的《小倩》一章,其实非常的现实主义。

在原著中,宁采臣遇见小倩之前是有老婆的,起初他逢人就吹嘘自己:“我从不寻花问柳,一生从一而终。”

但他遇见小倩后,一开始还装矜持,后来还是冷落了病重的发妻,将小倩纳作小妾。

小倩也挺有心机,起初她认宁采臣为“哥哥”,希望“哥哥”收留自己,装作一副没有破坏别人家庭的单纯模样。

后来她熬死了宁的原配妻子,最终上位,把“哥哥”变成了夫君。

而宁采臣纳了小倩一个妾不够,后来又纳了一个……

唉,感情哪有什么“从一而终”?

以上,就是《小倩》真实的后半部分剧情。然而,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电影改编,都只改了前半部分,却对后半部分只字不提……

由此看来,人还是需要一些浪漫的幻觉,来逃避现实的生活啊。

小倩 (2024)7.12024 / 中国大陆 / 爱情 动画 奇幻 / 毛启超 / 边江 张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