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头太猛了。从一开始那些熟悉的动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镜头里时,就感觉回到了童年痴迷野外生灵的时光。那些在科普读物里被反复提到的知识,竟在区区几十年前还是一片空白,是从年轻的珍第一次见到黑猩猩的那一刹开始,一点一滴、长年累月地从远观到近伴,从观察到接触后获取的。了解这横跨她足足大半生的历程后,方知学到的那些短短的知识点背后承载了何等历史分量。
观影过程中,第一次被黑猩猩身上展现的生命情感深深触动,它们的感情、个性、交流、争斗、爱与亲近、依赖与成长,这些生老病死中包括的种种其实都与我们大同小异。而人类秉性中友善与残忍的两极也都来自于灵长类动物的基因传承。珍与黑猩猩们的生命轨迹也奇妙地深入交融,她既从它们那里学习反思,也用自己的生命体悟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经历了自己小家庭的组成壮大与分离变迁,也目睹了黑猩猩族群的分裂斗争与和谐不再。面对罹患重病苟延残喘的黑猩猩伙伴,珍完全不顾人类与野兽、研究员与被研究者的界限,毅然决然以同心共感的同胞的立场让它痛快体面的死去。恰如我们目睹了芙洛与弗利特这对黑猩猩母子从最初亲密无间依偎欢乐,到孩子长大后无法独立依旧与母亲难舍难分,到母亲去世后孩子终日消沉最后郁郁而终,整个过程中的幸福、忧虑与悲伤感,都与面对同类时如出一辙。
本片大量影像都来自于珍的前夫雨果,这里头记录了珍当年最青春活力、温情俏皮的样子,也保存了自然界从微观的虫鸟跃动到广袤的野兽迁徙等一系列或精美或壮观的画面。他与珍的故事经历也是让人唏嘘,从本以为理想一致共同成全彼此追求,到生养孩子后珍不得不承担了更多母职责任,直至最终为了两人不再兼容的事业彻底分道扬镳。所幸珍和母亲都是主体性极强的女性楷模,没有走向为了托举丈夫事业成全家庭完整而牺牲自己人生理想的悲哀结局。其中自然界瞬息万变的残酷无常也帮助她拥有打破稳定却无解的现状,拥抱自由变化的底气,从此世上多了位历史长河中开辟一条支流的杰出女子。
本片的配乐很打动我,钢琴、长笛、鼓和弦乐的组合变化,使一段段旋律分别表现出悠然、欣喜、伤感、惊险等情绪色彩,促使我观影全程都深切投入了饱满感情。剪辑水平也很不错,新旧影像交织及珍与黑猩猩行动交叉的设计、散乱镜头组成场景后视点不乱、节奏推进不急不缓恰到好处,都很看出其功夫,不负其摘得的相关奖项。虽然整体不算特别顶尖的纪录片大作,但依旧能让我看得心满意足。
(本以为只是部平淡讲述动物研究经历的纪录片,没想到看得我情感反应如此强烈,甚至结束后久久不平,直到写这些文字时依然胸内沉郁、横膈肌酸胀。可惜费了老牛劲写下的这些字句还是难以道尽此片留给我的深深回响,也无法充分还原其本身的优秀之处,总还是遗憾吧。)
为了明白我们与它们的距离,她花了整整一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还算可以的落幕之作
7.5分。其实问题不少,导演层面剪辑单调且凌乱,尤其多人对话戏就是一帮人来回正反打,看得眼睛花。而且有几场戏真的节奏略拖沓,闪回、预演的镜头多次穿插也是过于频繁。剧本结构就是动作戏接解释戏简单循环,文戏部分总是一群人七嘴八舌讲解,观 ...
这才不是忧郁症患者想毁灭世界的宣泄片
大概是目前观影经历中最震撼的片头了。一幕幕油画般光怪陆离或情感汹涌的慢镜头画面,搭配激越悲怆的交响乐,真真搭起了一个配得上星球毁灭的盛大舞台。其中与真实名画的融合也是一大亮点。从《爱欲之死》中了解到这部作品的深意。前半段开头一切皆好 ...
当古人进入现代社会(其实是短评写不下,但总得有个标题)
顾晓刚做这项目太不容易了。顶着资金压力,经历剪辑团队换血,还为商业效果妥协(各种角色直抒胸臆的宣泄表达显然是为了照顾普通观众的体验),成品居然还能有这种完成度。虽然传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影像和剪辑很割裂,但整个故事特别完整。当然剧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