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这里是弯弯字幕组。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结束,当我们都在庆祝杨紫琼突破年龄的限制夺得桂冠时,另一位著名导演也正在突破他年龄的桎梏,创造出一部叙述自己人生的半自传电影。他就是著名导演史蒂夫·斯皮尔伯格,而今天我们将一同走入他最新的电影《造梦之家》的世界。
01情节概述
小男孩萨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有一个精通电脑的天才爸爸,现全职家庭主妇的艺术家妈妈,父母善解人意、温柔,虽然并不富有,但是也不贫穷。父母相爱、对孩子尊重、耐心,有才能,度过了一段独生子的生活,萨米还迎来了3个妹妹。
童年的一场电影《戏王之王》,第一次让小男孩萨米感受到了戏剧的魔力:一个人开着车想要阻止列车的行进,最后人和车剧烈相撞,这个景象深深地震撼了萨米。

妈妈帮助萨米用摄影机录下了玩具火车和玩具小人相撞的影片,这是妈妈和萨米的第一个小秘密,也是萨米第一次发现:感觉可以留存。

萨米渐渐长大,他们的家庭随着父亲的升职一路搬迁,萨米开始面临世界带给他的许多难题:
艺术不能够创造真实的、能用的东西,他是否要去专心学校的课业,像父亲希望的那样追求一些切实的东西?


有着艺术天分却为了家庭只能一直当全职主妇的母亲与父亲从前很相爱,但是在一次又一次因为父亲的追求搬家后,她越来越不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萨米也在一次露营中发现了母亲隐藏着的秘密,陷入了纠结。
来到新的学校,萨米进入青春期,开始面临青春期的欲望。然而学校却有反犹的学生对萨米进行了霸凌。
难题层出不穷,而梦想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微弱,但是它即使不曾在生活中大喊,却让人不停的发现它的踪迹。在用摄影机创造自己的“梦”时,电影也让萨米重新看见了生活的另一面。
02导演生平
《造梦之家》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半自传电影,而提起斯皮尔伯格的大名,在好莱坞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我们不知道他本人,那么报出几部电影,我们多少应该都听说过它们的名字:惊悚电影《大白鲨》、发掘了关继威的《夺宝奇兵》、《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西区故事》......
斯皮尔伯格出生在1946年,在此前不久,许多犹太人被纳粹屠杀,纳粹甚至建立了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恐怖的悲剧,人们屠杀自己的同胞、区分人种的所谓“优劣”,让人在集中营里妻离子散,不停地面临毫无理由的死亡与恶毒。
斯导的父母都有亲人在大屠杀中死亡,巨大的动荡刚刚过去,随后技术革命出现,电影里他的家庭情况与现实中基本是一致的,父亲是在电脑方面极有能力的一位工程师,母亲则富有艺术细胞,个性特别。在年少时,他对电影的才能和热爱就已经显现,但是他却极其不爱读书,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产生许多矛盾,自己也对人生陷入了迷茫。
03 “电影是用来触及人们内心的,即使是商业电影,它也触及了人们内心对于刺激的需求和欲望”(以下有剧透)
《造梦之家》之中最大的主题,无疑是萨米对人生道路的确定。虽然他很早就喜欢上了拍摄电影,但是他一直在困惑:如何面对自己的家庭、如何面对欺凌、梦想是什么、真实是什么、电影的意义是什么等种种问题。
如果电影无法实际创造某种真实的东西,它对人们到底有什么用?它能抚慰一个人的情绪,心理学也可以,它能娱乐大众?恐怕没有手机游戏等等来的迅速、直接。从事艺术,需要一种激情、一种欲望。人干所有的事都需要欲望,但是艺术所呈现的欲望总是显得最“无用”的“个人化”。
但是,通过“电影”,萨米面临了更多人生的失控和崩溃之处,也看见了生活的另一面。
他在自己记录的影片中发现母亲出轨的秘密,并且在母亲身上看见了与自己相似的艺术特质,他害怕自己追求艺术时会伤害自己的家庭,对可能会伤害到家庭的母亲更是又爱又恨,纠结的萨米故意激怒母亲,并且决定放弃电影。但是,他却在母亲痛苦的泪水中理解了她的行为。
搬到新家后,他被同学欺凌、殴打,在寂静而冷清的雨夜里,他又拿起了自己的相机。剪辑的影片被放映后,他让霸凌者成为了电影中的英雄。看完影片,霸凌者竟然停止了霸凌,甚至帮助了他。
“我不用语言,而是用我的摄影机,我发现它是一个如此适用于自我检验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工具及武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电影就是力量。”
那一刻,他接受了自己的梦想。
电影也许是满足了人们希望复现自己幽深情绪的欲望,也可以让人们在已经太过通常的生活中寻求不同的情感体验。艺术不止是复现真实,也不是完全地想象创造。它吸引着人们坠入一种迫切的情感之中,对自己的心灵、生活、需求进行审视、想象,创造。
梦想则是内心不停的暗示,是无关真实和理性的抉择。是我们无法控制地追逐失控,却在失控后才能发现对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我很幸运18岁时我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压抑了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在对我说话,所以我听不到我的想法。一开始我几乎听不见我内心的声音,也几乎很难注意到。但后来我开始注意,并且直觉也开始发挥作用。
我想说明的是:你的直觉和你的内心是不同的,它们是协同工作的,但是是有区别的。你的内心在呐喊你应该这么做,而你的直觉却在悄声暗示你可以这么做,听听那个告诉你可以做什么的声音。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直觉,并且终有一天,你会接受它。直觉和想做的事,就是你所做的梦。斯蒂芬伯格在自己的梦和幻想中度过了一辈子,而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影,通过体验他人的人生,来审视自己的需求,发现自己的梦想。”
感兴趣的小伙伴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