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C+
前言:
克服万千犹豫和困阻来到影院,却不料是一部烂片!失望至极。
现在对影片的态度更为清晰也愈发偏激和挑剔了。忍着要吐的心情硬是没挺住,看了四十多分钟果断离场,就当花钱买罪受了。玷污眼睛、浪费时间。(影院不少笑声,看似在国外的反响不错)
观感与简评:
从第一秒就看破的二流作品。披着乡土外衣的商业类型片,实则空洞匮乏,矫情做作,生硬别扭,两头不沾。
视听语言完全是好莱坞大片的程式,广告片般美艳空洞的升格亮相镜头,不断给到面部特写的剪切,无所不在滥用的情绪化配乐。
影像的独立性和自身魅力要何等匮乏,才会借其他方面进行无谓的修修补补呢?反而是费力不讨好,使得影像的直接表达更为受阻。
能看出各方面均很用力,但没法从根基上达到浑然一体的真实。
如同小学作文,自作聪明地胡用技巧却不具备真实性和影像纵深。
黑白和彩色的结合只带来了不必要的突兀效果。演员的混用不够自然,因此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都不出彩。俗套的剧本和喋喋不休的旁白,文学性拙劣蹩脚且和影像生出隔阂,而影像根本融进不去现实世界。
后记:
从导演到演员这一批人,在世纪之交,处于第五代的乡土电影到商业大片模式的过渡期,也自此走上了无止境的下坡路。
实在想不通短短十年内张艺谋是何以一路堕落至此的,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最低谷。讲故事实在是一大学问,同样简单的情节《秋菊》和本片实在是天壤之别。
此后北方乡土作品这一脉络也延续下去,从《村戏》到《树先生》-即便两部作品都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或许是时代的变迁让此类影片的拍摄不再真正可能。
ps.借本片成功清理一波友邻,拉至7-。
25.10.26 于arlec
我的影评合集:
Aleph-影评(泛选版)(泛选)
影评(遴选)(遴选)
吐槽简评-张艺谋何以至此?!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纪实美学和现实互文 公众号图文版: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众平台1️⃣简评与观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90年代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二者不仅在情节、风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后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