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再怎么样我也不想跑外卖。不是因为面子和钱。而是因为:长时间暴露在人流当中所形成的隐形社交压力和对广大空间的迷茫。
共同面对生活的坎坷,也许是幸运的,但也是压力。肩负另一个人的命运和分担出去自己身上的压力,都是很沉重的。夫妻两人谋划共担失业带来的压力的那个夜晚,昏黄的灯并不温暖,这种共担也没扫开家庭上空的阴云,反而好像是压抑的氛围扩散了。

一个人一肩挑之的生活,我自己更愿意选择这个,在未来我的人生走向也更可能是这个。

困在城市的人。如果说自降身价去县城生活,可以吗?(这个问题很弱智,但不是问他们的)显然不可以啊,这样学区房怎么办,国际学校怎么办,城市的医疗怎么办,还有城市市民的身份怎么办。都放弃了吗?举家放弃?

显然,去到小县城从来不会是这个问题答案的选项。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实在兴不起去和留在大城市的热望。那里没有我的位置,过个十几年,有我的位置了,如果再结婚生子,就彻底是上不去下不来了。再也回不到我的农村了。

做骑手送外卖,不适感陌生感(是的本地人也见到外地人看到的本地,即便是本地人生长在这一片天空下,看到也是“自己的附近”)(在同样的街角同样的大楼,明明是同一空间,感观是不一样的,高志垒不会知道“这里不让停车”)和压抑的氛围溢出屏幕了。同济大学毕业生的高,从写字楼到城市街道,当然会有这种不适。那外乡人的外卖员呢。我想同样拥有。反正给我看怕了。

如果不设置孙奋斗和高的矛盾,我想孙奋斗的结局会显得更有讽刺效果。现在展示出来的太老套了,加了一层“因果报”的爽文桥段。可是二人根本无冤无仇的,公司的老板们却是置身事外了。不设置矛盾,只是冷冷地展示人事淘汰“优化”,更骨感。“都不例外”。

相濡以沫的故事也许凄,或许美,但我想如果是我生命中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有个人陪我来抗,我其实会有压力的。因为我没办法跳脱出来了,好吧也许是逃避。失业,你有家庭,那就是一个家庭的失业。(承担主要经济来源的)没有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失业罢了。想得开,轻拿轻放就好。让别人陪着过苦日子,是一种压力,也会有很大的不安全感,“ta会走吗”。面对随时可能的离开,也是一种精神折磨。经历现世生活的发难,最后又把人生寄托于名为真挚感情的彼岸,真的不会怕梦断成空吗?

共同面对困难,在现实的拷问下,真的会谱写出一段美丽的童话吗?

我以为这个电影能演出《大象席地而坐》(20年我看过的这部电影,我想我可以再看一遍了)的窒息压抑的死感。但是后半段“燃”起来了。可是我并没有感受到生命力。让我歌颂高志垒这段外卖人生,我不太能。

好吧写到这个时候大货车来了。天降大货车。好吧他又起来送了。

是一串苦难波折,不是一滩死水。

“我拿到单王了,房子保住了”

对了,我喜欢辛芷蕾。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