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个人看来,沙丘2的完成度和水准是要超过沙丘1的。
先是自己的碎碎念,后面更关照影片本身:
维伦纽瓦和诺兰都属于已然形成自己风格的导演,但是他们自身的风格反而可能会成为他们自身的桎梏。对于维伦纽瓦的观众而言,对于他们了解的程度或许很大影响了对《沙丘2》的评价。个人的猜测是:
(1)不是很熟的观众:可能会直接比较讨厌;或者能感觉到水平比较高,有一点仰慕但是并不是特别懂
(2)比较熟悉他一贯的作品风格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实际上没有什么新意,甚至不如先前的一些作品,如《银翼杀手2049》或《焦土之城》。
(3)看过几部,但是也不完全熟悉:可能会觉得这一部水平还可以。
个人觉得自己属于第三类hhh。因为自己的期望实际上并不高,但是在影院看过后觉得一开场大概可以给到三星(c级)左右的评分,但是本片基本上还是中后段发力。同时,个人认为相比于《沙丘1》而言,这一部的人物弧线和故事完成度更加好、奇观展现也有一定进步,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给到四星,B类。并且事实上,维伦纽瓦导演的大多电影确实是适合在影院去观看。个人实际上并不算牛蛙迷,但是确实觉得这部电影是值得在影院一看,而不是自己投影或者电脑/手机屏幕观看。所以私心给分高点还是给牛蛙撑撑场面。
关于影片:
(1)缺点:
实际上牛蛙的故事情节没有大问题,依赖于《沙丘》原作。但是想要将这部史诗其搬上荧幕改编并不容易。故事在细节上几乎可以说瑕疵颇多。很多情节交待不仅仅是“不明显”这种问题,而是因为依赖于影像的呈现,导致很多地方过于拖泥带水、矫情、细节处理得很不到位。人物的塑造和转变在大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小的地方还是颇显疲软。例如保罗(王子、甜茶饰)和契妮(沙漠公主、赞达亚饰)之间的爱情戏在前期稍显突兀(后期实际上做得还不错)、以及在弗雷曼人中的拉拉扯扯,以及保罗从主和(游击战、学习融入当地人)到主战(攻打首都)的转变也稍显突兀。或许在166分钟的片子里能够得到解释,但是还是显得冗长。
另外,在结构上也可能会也有不少质疑,例如怎么保罗王子就可以率领这么多人一举攻克首都?或是怎么就可以轻易地学习并控制沙虫?反派的塑造和层级划分、他们之间的争端和权力关系也不明确。当地军阀反派过度强调他们的暴力与阴险,形象树立有点太脸谱化、使得角色比较扁平。高级的反派似乎也没有什么高端的权力手段,最后简简单单就臣服于保罗,前后反差较大使得结构上不是特别平衡。再者,哥尼的出现并被接受实际上也讲得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些都可能是囿于对于原作史诗情节的写意概括,中间必定有不少信息省略。经典的王子复仇的结构也可能会遭受诟病,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太过传统的银河史诗结构和宗教意识形态,牛蛙也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与创新。
最后,动作戏。动作戏实在不敢恭维,凑活看吧,我觉得演员是挺努力的,但是水平就在这里——主打的就是一个写意……(话说诺兰似乎也不擅长动作戏,犹记得蝙蝠侠抡王八拳真的整笑了……)

(2)优点:
牛蛙最大的优点,是他对于声音的把控。背景音、环境音、人物的语言上都非常考究。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吐槽 沙漠语(我也不知道叫啥),但是细听还是可以听出语言对于人物关系表达和影响上的作用的。牛蛙的声音奇观为他的影像增色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去影院看的原因。尤其是在保罗学习驾驭沙虫、以及最后决战时候的音效是非常优秀的。称其为“声音奇观”,是因为它既是有符合剧情走向的背景音,但是同时又有超出当下场景去自主表达的空间。他不单单是一种好莱坞式的“声音控制”,反而,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听这些声音,在意识到的同时结合画面去理解《沙丘》这部史诗。这基本上是其最大优点。
顺着奇观说,个人认为第二部的奇观比第一部更好。因为它展现出很多力的对抗,例如说沙虫对抗城堡;短兵武器对抗挖掘机和战斗机;黑白的竞技场对抗斑斓的花园和单调的沙丘世界。在影像的呈现上,它有一种交互和辩证对抗在其中。并且不再仅仅是奇观建筑,而是有能动性的人在其中活动。《沙丘1》里,皇宫虽然宏伟,但是要将其与姐妹会、胖公爵的周围环境对比,以区分出这些许奇观“奇”的地方,就不是很清楚。但是在这一部中,沙丘里王子和费里曼人成为了能动的主体,他们能像沙虫一样潜行、偷袭、暗藏原始的强大力量。在竞技场中也凸显了反派菲德-罗萨和胖公爵、姐妹会之间成员的权力关系(虽然这种关系依旧不明朗),但是可以看出奇观不仅仅是为了“奇”而“奇”。它与人的结合更为紧密。
此外,在故事结构上,虽然已经批评了不少,但是个人认为《沙丘2》比《沙丘1》真的进步不少。可能因为《沙丘1》主要是要凹设定,给了太多设定但是同时很多东西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沙丘1》里面的人物弧线个人觉得并不如《沙丘2》做得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剧情上的原因,在2里面,保罗从纯情真诚的王子成长到接受政治谎言的男人是有一个明显的弧线的。公主赞达亚也同样敢爱敢恨,从深爱到最后离他而去,这一点似乎改编了原著里契妮对于保罗的软弱态度。这一人物弧光也有展现清楚。并且,依凭于王子保罗。我们重绘整部电影:前1/3大部分都是特写,也可以称作“情感-影像”,通过特写来展现各种各样的面孔、展现保罗在弗雷曼人中的情感交流、展现他对自己的怀疑和犹豫、展现他争取信任的努力、展现保罗和契妮的爱情;展现沙丘世界的诸相(想想看,连控制沙虫时,也是前期只给出保罗趴在沙虫身上的部分,沙虫的奇观原型正脸在最后才出现!)、习俗与世界观,以情感寓于景、以面孔交流思想、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在中期基本上切中景,展现短兵相接、政治斗争、基本上是几个角色之间的交流、谋划与决策。大决战基本上是大远景和多重景别交互,这就不用赘述了。
王子保罗通过融入当地、得到帮助、获取信任、成为领袖、一举反攻,这画出一条优美弧线(同时公主契妮从接近保罗到最后决心离开他也是一条相对的线索,增强了整体的张力)。 从情感到宗教信仰、再到固化的权力斗争,纵使中间细节颇多问题,但是这仍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框架。故而在对比沙丘1、2之中,个人觉得这一部确实有所进步,能够显现出他对自我风格的改良,所以给出B-的评级。看《沙丘2》,故事情节上上其实可以尽可能包容,要注意欣赏的仍旧是牛蛙的奇观音效与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