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实质上被昼夜变化所切割。“白天”属于工作、学习、思考……,白昼意味着生产的严肃性、理性,对享乐的压抑。“夜晚”则属于休憩,对欲望的解放,享乐……(这里的白天与夜晚并非是纯粹物理意义上的天黑/亮,而是于现代人类在生产秩序下体验到的两种分裂)这便是《夜以继日》中展现的朝子这一形象,她被依照着这种分裂叙事围绕展开塑造:白天她扮演社会需要的工作形象和“亮平的女友”形象(这些场景总以白昼为背景展开),而每当“麦的闯入”的事件发生,她便逐渐脱离白天的秩序,甚至使白天的秩序完全崩坏,丢弃象征着严肃社会关系的手机,出轨、背叛亮平(对现实安稳物质生活的丢弃)。这时的背景总是黑夜。而天一破晓,她又结束了这种“放纵”,回归了理性严肃的日常生活。

...
...

朝子实际上是失眠的,她以一种失眠的状态生活着。而滨口导演在影片中引入的[日常-非日常]的辩证关系使得这种普遍的现代症状更加激烈化而富戏剧性。白天“规矩”地履行社会责任,稳定着属于“公共的”秩序;夜晚暂时“挣脱”出紧张严肃的劳作,拥抱“个人的”精神刺激与满足。因而我们无法睡眠,睡眠此时意味着为压抑的准备,对“自我精神疾走”的阻断,而人们又无法完全奔向这样的疾走,又必然需要进入睡眠,因而是“夜以继日”,而非“夜以继夜”。我们像朝子一样在分裂中转换,在欲望中博弈,释放后再压抑,夜以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