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我一如既往喜欢的日系风格:平淡的生活感,或者说是治愈。

千寻小姐曾经的妓女身份一定是这个故事中的关注点。但我并不想深入去讨论这个,只是说一句:“最真实的东西用眼睛往往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很讨厌固有偏见:成绩、纹身、发色和诸如此类。

我想聊的是这部电影让我思考的一个点,千寻小姐对于其他人的体贴、关怀和善良可以让人感受到她的知性美。可是这种“体贴”的产生,却是千寻自己创伤性的成长过程中去体悟到的。淋过了雨,变想为他人撑伞。如果是一个在完全幸福的环境中的千寻,还会有同样的感受吗。

余华曾经说过:“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值得赞扬和歌颂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赞扬苦难是很多人都讨厌的事情,就像前段时间的《二舅》,就被许多人解读为了赞扬苦难而批判。诚然,苦难不应该被赞扬,而应该被同情。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没有经历过挫折(这种挫折可能不能定义为苦难,苦难是很多份的挫折的累加)的人生,会不会少了一点意义呢。

我明白同情苦难的意义,这是人性光辉的一部分。但我也由衷的欣赏那些经历了苦难过后人们所展现出的不一样的状态,那是一种伟大的人性生命力的魅力体现,是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