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的一天》是楊德昌的處女座,電影中“楊德昌式”的風格一直延續到了他的後續電影中。什麼是“楊德昌式”的風格,我認為可以分為三點:“手術刀般”對于社會的洞悉、“語言描寫”中的意蘊與哲思、叙述的細節和故事性。

叙述的細節與故事性不必多說,每一個鏡頭都不會白費,每一個畫面都蘊含着故事,這是所有好導演都應該具備的特質。下面,我想從前兩點簡單聊聊:

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可以反映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隻有乘載着曆史的厚重感,電影的内核才不會那麼空虛。楊德昌在這部電影的社會元素包括但不僅限于“傳統延續的父權專制家庭”、“婚姻不對稱性引發的猜疑與矛盾”、“經濟發展速度下降後的社會危機”(讓我想到了最近的孔乙己文學)還有“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這注定是一部優秀的女性主義題材電影,帶給女性在閱曆和思想上的收獲是巨大的。同時,它當然是一部好電影,對于所有影迷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電影中楊德昌想表達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應該是病危的哥哥在床上對妹妹所說的:

“每個人都應該要由自己對人生做出選擇”。

在妹妹離家出走的前一天,她倆也徹夜長談,哥哥最後的一句話是“快樂是什麼呢”。顯然,快樂的意義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但是隻有自己做出的選擇最終才能收獲快樂。

電影的主線是佳莉與德偉的婚姻矛盾,産生這種矛盾的原因我不想過多的去讨論,但是我認為本質是傳統婚姻的不對稱性。若佳莉與德偉都是普通的上班、普通的做家務,那不會引發這麼多矛盾。所以說傳統的“家庭主婦”觀念是很難維持婚姻穩定的,女性還是應該依靠自己,這便是“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

電影中佳莉的自我意識覺醒有兩次,從佳莉發型的改變就可以看出來。一次是她減去了青澀的長發,燙染起了紅色的“爆炸頭”,這表示着佳莉對于安全區的突破,去嘗試新的領域,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第二次是佳莉減去了強裝成熟的爆炸頭,留了簡潔幹練的短發,俨然一副成熟女性的形象,這時的她有了自己的工作,轉變了過去因為閱曆的淺薄而對于人生與婚姻過度理想化的看法,變得更加的“通透”,這才是真正的成熟。

電影中令我映象最深刻的小慧向佳莉告知了她與德偉的事,佳莉轉頭問她 “那你愛德偉嗎”。小慧的回答是 “你的人生經曆告訴你的是愛,而我的人生經曆告訴我的是隻有暫時的沖動”。這兩種觀念都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它引發了我的思考:

“沒有經曆過一定閱曆而僅憑理想化觀念是很難适應生活的,生活需要一定的閱曆去支撐”

這些閱曆可以來自自己,那這就是“挫折的意義”;這些閱曆也可以來自他人,那便是閱讀與看電影的意義。佳莉從小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溫室”裡的孩子,所以她簡單化的思維讓她經曆了挫折。當挫折過後,佳莉才有了自我意識。

當佳莉在德偉去世的海灘坐了一整天,最終轉身背離海灘而去的時候,才是她真正感受生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