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呼声非常不容小觑的一部。

本片取材自“远近闻名”的中俄列车大劫案,六天六夜,一场许多人的“厄运列车”,成为了历史上抹不去的鲜红血渍。设备落后、横跨中俄,抓捕难度的无限加大也让这个案件的严峻程度加深了一个档次。虽然电影的宣发“生猛大片”略有些夸张,但可以说,敢把这么一个真实事件搬上大荧幕,已经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举措。

但是,虽然冠着这场大劫案的名,电影的剧情却没有精准聚焦。在开头一段搜刮式的列车抢劫后,人物的轨迹便脱离了“列车”,又是赌场又是下水道,场景变化非常频繁。这个角色下线,那个角色登场,每个人承担主干之下的一缕支线,错综复杂,然后把人绕晕。情节太满,节奏太慢,在大家团员包饺子之时我以为已经要到尾声了,结果随后又来一折。如果最后一折是重点的话,前面的许多戏码其实可以不用加那么多,它们各自的存在感太强,并且也并没有以此缝补好主线的逻辑性,再加上爆炸特效和打斗镜头的强烈刺激,会容易造成观众的疲劳感。

本片角色众多,但没有凸显特色,而且追随着不知何时兴起的大流,重“反派”塑造而轻“正派”塑造。正派人物只能依靠打戏、追逐戏这一类比较“硬核”的、动作张力强的、让人畅快淋漓的戏码进行发挥,而反面角色则拥有兄弟纠葛、爱恨情仇、失散重逢等情感上丰满立体的情节。黄轩饰演的大反派苗青山,嗜好听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这类将暴力和音乐紧密结合的艺术化处理从《发条橙》开始,经《这个杀手不大冷》升华,似乎已经成为反派塑造的教科书式手笔;刘德华饰演的反派瓦西里,深爱自己的女儿却因此被要挟,和同档期上映的电影《坚如磐石》里的黎志田一样“铁汉柔情”,上演“爱女如玉”的深情戏码;小弟苗子文深爱恋人珍珍,在后者被伤害后将其放走反被举报,因爱生恨反目成仇……苗青山“暴戾残忍”,瓦西里“心存善念”,苗子文“优柔寡断”,虽然设定有些老套,但是至少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单拎出来都可以自成一条故事线。而反观本片核心的正派人物崔振海、毛晓明和大学生三人,但是除却一句话交代人物设定外(如孤儿、学美术的警校生),没有别的可以凸显人物塑造的设计,显得非常扁平。接受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这就是正面形象机械的全过程,我们甚至到最后才知道主角的名字。没有置身险境的危机感,没有千钧一发的惊险感,观众也就没有了代入感。群像剧想要出彩,便需要极为丰富的剧情去支撑,而且正邪两面的平衡点也需要适当把握。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做的不够。

本片的拍摄手法颇有旧港片的味道,中间穿插的老歌也为之增添了一抹年代艺术感。但是之所以说“旧港片”,就意味着这部电影在现下不够出彩。演员很卖力,妆造、布景也都下了工夫,但是仍然有种“不真实感”——问题出现在剪辑和剧情之上。思来想去,情节逻辑有硬伤,包括动机和行为的错位、设想和现实的差异、因果的丧失以及不合事实等等,防止剧透暂时不明说。文戏的台词经不起细品,每一场都比较短小,仅仅为交代情节所用。枪战戏的场面很宏大,特效也不错,但是镜头调度稍显细碎,有时会让人应接不暇,不明白究竟是哪一方在动作。不过,电影视觉和听觉的迸发感很强,危险又迷人,体验感十足。像宣发所说,仅在这其中体验“爽感”的话,那是非常成功的。

暗流涌动,人性残余。黑白灰三股力量交织,确实将这个刻骨铭心的血案描摹成形,留下痕迹。这场喋血的狂欢理应成为一场警示的噩梦,让人们明白在风雨飘摇中,堤坝之下蚁穴的窥伺,他们并不遵守规则。人类应当如何衡量善恶,如何维护秩序,如何守护和平,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这都是应当引起反思的。没有人能够靠一时的爽感酣畅一世,因此如果能够更用心地雕琢一下,这部电影将会升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