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亏欠敏感的人太多。”

昨晚听到这句话,觉得用在乔治身上是很贴切的。第一次看到这部时,耐不住性子,只看到造作,不习惯于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不知所云。去年夏天,在家无意循环《单身男子》的配乐,弦乐响起,伴着时针声,逐渐共情于乔治糟糕的一天,代入被梦惊醒的早晨。

“我年轻的恋人死于一片雪地之中。”

影片开头,用惊醒的梦境告诉观者,乔治沉浸在恋人车祸离世的阴影中无法自拔。

那是一个寂静的时刻,能听到杂音和时针拨动的声音。乔治游走在屋内,移步换景,脑中不断闪回与吉姆的独处时光,或是嬉闹,或是温馨。而此刻,透过百叶窗,邻居的中产家庭正描绘着人人羡慕的幸福图景,乔治的孤独掩藏在透明屋内,不会向外人提起。在那个年代,这种爱不被主流认可,所爱之人因不可抗力而离世,没有人知道他失去了什么,只能出于无奈,表现出克制与隐忍。在光下,他有预期的言行,僵硬地扮演好预期的角色。

影片细致的声效,和乔治孤寂敏感相映成趣。格局很小,落足于一天,一天中的某个场景,某个时刻。但每个时刻的波澜,都可能改变他的轨迹。

“这里下了一天雨,我一直困在家里等你电话。”

乔治在书架旁拣书,电话铃声传来,时间凝固了。他回想起雨夜(接到报丧电话的那晚),通话中克制情绪,只听到悼念仅亲属参加的字眼。挂断后呆坐在椅子上,泪默默地淌下。起身冲向雨中,往夏洛特的家,扑进她的怀里嚎啕大哭,痛苦,无助,宣泄。

看过电影,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他们靠在沙发两侧,脚下有两只狗,夜晚微光中读书的景象。吉姆问道:“你在看什么书?” “卡夫卡《变形记》。”吉姆笑着露出自己的书名,卡波特《蒂凡尼的早餐》,两人相视一笑。吉姆讲道:“就像现在,还有什么比和你一起躺在这儿更好的呢?我是说哪怕此刻死掉,我也无所谓。”可曾想到,一语成谶,拥有着的十六年爱情,在戛然而止中遗失。之后的生活,都陷入独自回忆之中。

雨夜,在极度伤痛的乔治面前,夏洛特给予他安慰。她是乔治在主流世界里唯一的依靠,孤独情绪的表达出口。不能明说,活在暗处,这种孤独可以将人完全淹没。夏洛特的陪伴,是乔治与主流的接口。然而她不及乔治,不曾拥有过爱情。

“我一生中少有这么绝对清澈的时刻,在这倏忽的几秒,寂静沉寂了杂音,我用感觉,而不用思考,事物是那么鲜明,世界那么清新,一切充满存在感。”

影片末尾,乔治的自白,想到他与肯尼谈到“心灵契合的人”时的神情。吉姆离开的每一天,也许乔治的脑海中都在闪回他们相处的瞬间,那些转瞬即逝,会是他生命的意义,支撑他存在的理由。几秒的清澈里,他是最本源的自己,用敏感感受外部的熙攘,在光下隐秘生长。敏感与克制,像波澜不惊海面下的暗涌。

时针声停顿,故事止于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