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纪录片,在HKIFF世界首映抢票秒空,后来在高先的多次试映也一次都没抢到,直到今天公映进场前心裏已经有“这部片大概很厉害”的预期了,果然家门口从来没放过纪录片的MCL Movie Town几百人的影厅上座率也有2/3,而且还破天荒排在了平安夜晚八点这个几乎最好的时段(另一部金马有入围的《窄路微尘》也只能被挤到没啥人看的午夜场)
对英华女校模糊的印象源於夏天要出一篇怀念罗启锐的稿子,於是翻看了他以前许多採访,大部分都是他和张婉婷情侣档出席,因此听到了张婉婷的成长故事。英华是传教士创建的教会学校,她因为成绩好考入英华,但是五六十年代第一代香港移民大多家境贫寒,她又早年丧父,几个兄弟姐妹全靠母亲一人抚养,张交不上学费几度要退学,英华瞭解情况后免除她全部学费,但她还是免不了飢一顿饱一顿,修女老师见状,既想要帮忙又不愿伤害小女孩的自尊心,便交“学费”请张婉婷教她中文,实则是她出钱又出力帮张补习英文。一份善意让张在心內记了好久,也让我这个听故事的局外人对这所学校生出好感。在石塘咀返学路上总能见到身著蓝色旗袍的女校学生,各个都气质出眾,后来见到电影海报才知道——原来是英华女校,原来这就是张婉婷故事裏那所改变了她命运的学校。
从《岁月神偷》就知道张+罗这对搭档的厉害之处就在於,哪怕是罗启锐个人的家庭史和成长史,也可以被拍成五六十年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今天的《给十九岁的我》就像港版的《人生七年》,从2011-2021,这座城市的起伏变化都和这群女孩子的青春期在不同的角度交匯、重合、偏离,循环往復。也许出身背景不同、人生经歷不同、面对的具体事件也不同,但是被迫要面对的种种曲折是如此相似,而回望那刻“现在很大件事,以后再看都不算什么”的感触也是如此,如此感同身受。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片是每个人的青春十年,家长以为一张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通向人生胜利终点的保证书,但是那对於我们来说,只是无数考验的开始。
很喜欢片方的宣传文案——
她们是这样长大的:面对阴晴不定的每一个明天,始终保持那股纯真的勇气。
拾回青春的勇气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导演说要做年轻人爱看的悬疑爽剧,但选取的案件却都不是年轻人会关心的(剧透慎入)
看到一半了,说说观感导演说要做年轻人爱看的悬疑爽剧,但选取的案件却都不是年轻人会关心的绑架(性侵?)女性是悬疑剧常见套路?实在是看多了麻木了,影版《三大队》性侵小女孩作为引子没有让观众过度反感纯粹是因为其重点落在“警察为了匡扶正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