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季的阴雨天看完了这部《过春天》,所以对我来说电影内外都潮气涌动,想来是应景的。
Part 1 关于“水客”和“过春天”
看片之前我是没有“水客”和“过春天”的概念的,全程我都在通过意会去理解“水客”和“过春天”,所以和我一样在看片前并不了解这两个词的人不必担心,这部电影就像温柔的老师,她会通过无数次“冒险”告诉你什么叫“过春天”,什么是“水客”。以下做一点百科补充:
现代的“水货”是“非正当途径进口货物”的统称,也就是走私货,而进行走私的人就是“水客”。
更官方的,根据海关的解释,“水客”是指受走私团伙雇佣,以赚取“带工费”为目的而频繁往来于粤港、粤澳之间,通过旅检等渠道,把涉税货物或禁止、限制进出境的物品化整为零,携带、运输进出境的人员。
比如,香港、澳门的关税低,电子产品比大陆便宜,所以会有专业的水客从香港、澳门过来的时候随身携带不同的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到大陆后出手,从中赚取差价。相反,大陆的食品海鲜、特产等比较便宜,水客们也可以从大陆带这类产品到香港、澳门后出手,从中赚取差价。
最典型的水客带货发生在三聚氰胺时期,当时国内的奶粉大部分有问题,就有水客从港澳带进口的奶粉进大陆,从中赚取差价,利润客观。
本片的主角也就是16岁的单亲少女刘子佩,白天在香港上学,但是居住地在深圳,晚上要乘回深圳和妈妈生活,她的青春期频繁穿梭于两地之间,随着剧情的发展,她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名水客,从香港带iphone到深圳出手,从中赚取工费。
至于“过春天”,英语里关于动词有瞬间动词和延续性动词的差别,这个“过”字在我看来是属于瞬间动词的,它既可以理解为“过了”,也可以理解为“过上”(参考“过日子”的“过”)。
如果从本意上看,“过春天”是走私过境的行话,当走私者过了海关检查,即迎来他的春天,有钱赚了。这一层显然是理解为“过了”,过了那个危险的界限。但我想,以“过春天”作为电影名称显然是充满诗意的, 给人一种盎然生机,正如结局,鲨鱼拥有大海,和妈妈一起上山的佩佩终于穿越潮湿的甬道,迎来了/过上了她的春天。
Part 2 压抑青春的出口:寻求刺激
游离两地的生活很容易使人失去身份认同感,如一棵没有归宿的草,更难的是,佩佩还是单亲家庭,父母都不能给到抚慰,所以寻求刺激可能是少女唯一的精神出口。
第一个刺激:去远方看雪。
为了和Joe在圣诞节去日本泡温泉看雪,手机贴膜、打服务员零工、跟爸爸要钱……去远方意味着逃离,看雪意味着新的风景。
第二个刺激:成为水客。
算是片中最明显的刺激了,水客在关口越线前后的每一秒,就连咚咚咚的配乐也在配合紧张的氛围。这种刺激危险到稍有不慎会被法律制裁。
第三个刺激:隐瞒好友Joe,和阿豪做“同事”
在游艇上,佩佩的目光就若有若无地落在Joe的男友阿豪身上,是她先动心的。后来机缘巧合,阿豪引她入行,两人有了Joe不能知道的秘密(能够共享的事业),而佩佩灵动、聪明,阿豪动心好像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当阿豪出现在手机店像英雄一样抢回iPhone拉走了佩佩,当阿豪在山顶大喊“我是香港之王!”后欲吻不吻地克制住了内心的欲望,当他们上过山后,佩佩坐在阿豪的车里看着窗外微微翘起了嘴角,当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互相撕扯胶布,看到这里,怎么会觉得爱情不美呢。想到了那句用烂了的形容“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克制让爱的强度像夏季的暴雨。
Part 3 对两地奔波的人们的一种关照
本片的主角是两岸奔波的,我想说,两岸奔波的人其实很多,我身边就有一个。如果非要为此片找一个看起来高大上一些的目的的话,我觉得就是,它以一个孩子的困境和探索生动地展现了这类人的精神困境。
嘿嘿,水平有限,先写到这里吧,希望以后能写出更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