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希区柯克作品以来见过最怨种的一对。谎话连篇的大骗子大渣男强尼艾斯嘉,傻白甜恋爱脑娇妻女人莉娜,某种程度上确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始至终都搞不懂莉娜到底看中强尼什么,恋爱脑也不能随便什么人都恋啊喂!明明婚前各种动手动脚的下头行为就能看出来流氓属性:-I……难得父母对待孩子婚姻的态度如此开明,偏偏这位千金大小姐突然起逆反心理,自说自话就跟渣男闪婚:-I。老父亲实在高手,姜还是老的辣,一眼看穿这坏小子打的什么主意,连遗产也不多留。可惜女儿又叛逆又倔强,听不得父母好言相劝。
在猜测莉娜曾经的家庭教育是否颇为严苛?不是说没有爱,只是父母是否压抑了孩子的意愿表达。莉娜应该被父母管教得鲜少自己做决定,不能随随便便跟异性打交道,否则也不会看中强尼这种混混流氓,挂在嘴边毫无重量的甜言蜜语就能轻易得到大小姐的欢心。某种程度上也是带有一点赌气的成分,想逃离原生家庭,争取精神自由吧。所以不管父母的意见是好是坏,只是从他们干涉了这件事本身,莉娜感到她的自由意志被压迫、自我价值被贬低了,她不希望她自己的人生大事都由父母决定,于是擅自行动,抓住现有能够帮她逃离父母的人就草率在一起,这点也正中强尼下怀。有担当的正常男人是不是应该先拒绝,见见家长一起商量好?从原生家庭跳到了地狱般的婚姻家庭,她想逃,但又没有勇气逃。承认强尼是利用了她的骗子渣男,意味着她要向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承认,凭借自我意志所做的跟强尼在一起这个决定是错的,偏执些想,做了错事的事实就慢慢演变成她这个人是个错误的想法,她的自我毫无价值。不是所有受害者都是勇敢的人,错的明明是让她变得不幸的坏人强尼。所以看到嫌弃莉娜蠢的评论反而会感到难过。
本来应该看得很生气的,但不知为何看着看着就莫名开朗地笑起来:P完蛋大脑自动把他人的悲剧加工成黑色幽默了,dbq我是坏蛋。无数次心中呐喊姐姐快觉醒啊快跑啊快反杀啊,然而她就这么傻里傻气地一次次选择相信……个人并不觉得强尼最后所谓的坦白说的是真的,毕竟他最擅长的事就是张口就来。
跑个题。区分演员和角色,攻击演员本人没有意义。抛开演员颜值不谈,如果骗人的人真如强尼人设那般帅的惊为天人,是否就能理解莉娜的恋爱脑?“三观跟着五官跑”,究竟能否成立?对长得好看的帅哥美女一见钟情,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然而个人觉得,颜值是由客观相貌以及气质感觉两个方面所共同构成。或许自己对于喜欢的人,不仅仅看中外表,而在于其由内自然散发出来的气势击中灵魂。气质是抽象的、属于不可视的精神层面,最初看到的时候可能难以言表,未觉察到气质的影响,但就是不知不觉被对方勾住,无意识地喜欢上了。直到深入了解后才发现,爱上一个人好像确实存在那么一些理由(观男神有感,替身使者真的是会相互吸引的)。演员将角色的灵魂演好,就是要将这种抽象的东西传达出来,就像男主分别在美人计与这部的角色,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强尼那种空有外表没有内核的帅,跟天生善良的人绝对不一样。强尼身上不可视的某种特质也吸引了莉娜,更进一步地想,莉娜是否更倾向于被自私自利的坏人渣男所吸引,所谓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为何会被坏属性吸引呢,与自私为恶的观念相联系,男人自信满满、敢于表达自我的气势,对于莉娜这样习惯压抑自己的女孩而言确实是个性格闪光点吧(难以说是时代环境的局限,就算放在当今时代也很有许多自卑的女孩子。这是否算厌女社会的特征)。不善言辞的本人也不得不佩服强尼的话术能力。然而注重自我的程度太过,就会变成自大自恋、油腻下头的大男子主义。
想到了之前看过的心理滑坡模型理论,应用于诈骗案件颇为合适。不是受害者不怀疑,而是怀疑值始终没有突破可接受阈值,随着德弗林的恶劣品行暴露得越来越多,莉娜的可接受阈值也在不断拔高,进而能接受愈发过分的事情,而不会坚决反抗。从最初在山崖上动手摸身性骚扰,到最后涉及谋财害命,只需要强尼能编造出一个好故事,她就能闭着眼接受他。一次次甘愿受骗、“自作自受”,走到这样的结局似乎也合情合理。被骗的人往往不敢承认自己被骗。宁愿扭曲自我认知,也不愿意改变行为离开渣男或者向他人求救。清醒的旁观者大概率觉得莉娜是个很蠢的恋爱脑吧,然而不知为何对她生不起气来,她不过是被艺术作品夸大讽刺的可怜的被骗者罢了。可怕的是现实世界更魔幻,真的会有人心甘情愿地跟着很烂很烂的人过着一辈子被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