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之前写的日记似乎用过了,但确实是看电影时涌入脑海的第一句话。于佩尔扮演的哲学教师年过百半,下有刚怀孕的女儿上有抑郁寡居的母亲。她年轻时参加过学运,现在她的学生里也有一批活动家。对于学生调笑她的布尔乔亚生活方式她微笑以待,“世界没有改变,也许变得更糟,但是我变了”。

时间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也是哲学的核心命题。如何面对生活的百变流转似一场神降的考验,然而考验的尽头并没有奖赏。母亲乖戾,又黏人,孤僻,又无法独处,她像对待孩子一样应对她不计其数的午夜闹剧,终于在不堪重负下把她送去了养老院。离开养老院时她泪眼汪汪,自我安慰似的喃喃道:“这可是最顶尖的养老院,可花了我好大一笔钱呢。”仿佛钱是她唯一失去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又说:“那里的味道太可怕了……”

死亡是一条充满孤寂的只许一人独行的隧道,那尚未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在我们的挚爱之人身上显形。去养老院之日母亲似乎放弃了反抗,没有挣扎,也没要求带上她最爱的黑猫,乖巧顺遂。之前的无数次自杀只是戏谑而苦涩的排演,直到此时灵魂才真正接受了必死的结局。

母亲去世了,丈夫为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女人离开了她。年过半百时成为孤儿,漫长生活中的另一半突然退场,没给予任何精神支持。人们低估了失去母亲对于一个本身是母亲的人所具有的重量。然而女儿也生下小孩,她成了祖母。生活没有溃烂或变质,只是那些支持生活核心的东西,或者说对于实存之物的信念,正在消失,在变薄。

电影里很戳心的一段引用:
「这是我所看到的和让我不安的
我到处看,但只看到幽暗
除了怀疑与焦虑的本质
大自然什么也没给我
假如我无法看到指向神的事物
我只能认为神无存
假如我看到造物主的痕迹
我会在信仰中安息
但看到太多否定与太少肯定
我于是处在怨怼的状态
我无数次祈祷,神如要加持
那就得明确地指示
祂所留的印记若是模棱两可
那祂一定会将其抹去
祂或明示,或无言
我才能找到我该跟随的方向

但我现在的处境是
不知我是谁,也不知该怎么做
我既不知我的情况,也不知我的责任
我全心期待至善,并追随它
为了永恒,我愿付出一切。」

她把那只“偏执的老黑猫”当成了母亲的替身,搂着它睡觉,在半睡半醒间哭泣。在它消失时急切地寻找它,在它消失的栅栏前从早晨站到黄昏。

母亲曾提出要搬来和她一起住,但她为了丈夫拒绝了。

也许知道这种依恋是不健康的,或者说终究有一些妄念、一些幻想和痛苦需要了断,她把黑猫送给了住在农舍的学生。

将来的事,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