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希望自己看电影都是一次性看完,不要留时间去犹豫和思考。说实在话,石门这样的电影已经少之又少了。似乎在大银幕上,除却纪录片,没有人愿意用带有虚构性的文本来去描述实实在在的当代中国。当代中国是特殊的,奇离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以及行为都在每天发生在普通人身边。尤其是这次回国,经过了两年对祖国的疏离,重新回来的时候感觉身边的许多事情都变得熟悉中带着陌生和滑稽,包括了石门中描述的中国各式各样的切片。一切发生在石门中的那些切片都显得无比真实,毫无美化和丑化,只有完全客观的镜头和表演在发生着。这是我自看完燃烧中的一部分场景以后,终于重新在大银幕上看见的那些属于真是的生活切片,但这些切片是属于中国特色的。而有趣的是,燃烧是经过了文学化以及电影化处理的,你会认为影片中的那些空间虽是归属于生活的,但却又故意抽离出来,尤其是影像,那是艺术的,是雕琢过的。而石门,那些诚实又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镜头设计就像是纪录片一样,构造出浑然不同的经验,甚至让我感觉我脱离了屏幕,就像是个狗仔队一样,偷窥着她的生活,以及那个我意料之中又认知之外的中国。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发现自己怀孕之后,想要通过自己的孩子以及身体来赚取快钱,最后熬完了漫长的、痛苦的怀孕期,最后把孩子送出去的故事。女孩对于通过自己身体赚钱,本身在中国是绝对违法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物化女性的行为。但是令我觉得影片最高超的是,在影片中,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更包括了当事人即女孩,都把这件事情看作是一个非常稀疏平常的事情,没有人有任何的情绪起伏又或是一丝质疑。在影片中的女人生活都是辛苦的,但她们却没有任何知觉,她们觉得,做女人就是应当辛苦。即便是青年一代的女主角,她自己是不自知的,无意识的。这是我认为最真诚的地方,因为那些游走在底层的人就压根不会去思考那些事情。连自己的生活都不太能顾得住,那不赶紧多赚些钱?考虑那么多干嘛。但这个过程中,她们是一直生活在一种潜藏的剥削女性的秩序当中。所有人早就已经习惯并把它当作生活了。

那些生活的切片,单独拿出来,都能作为一个切入点,去观察当代中国的现状。而这也同时构成了缺点。当我们什么都在观察的时候,反而什么都好像没有认真观察。所以电影给我了一种稍显松散的感觉,但与此同时,那种松散感是观察群像给我带来的。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李沧东导演构思诗这个电影过程的一本书。我发现诗里面的情节虽然是两边游离的,有时是关于诗,而有时是关于那起强奸杀人案,但自始至终,我们都在近距离观察同一个主角,而不是群像。群像是环绕着主角走的。所以这个电影是紧凑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也构成了石门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即,主角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部分罢了,影片只是恰好从那些成批成片的年轻人中关注到了她而已,不存在什么主角一言。这样看来,似乎说的通,因为有大量的镜头设计,都是空间本身先行,主角入侵到了这个本身的空间之内,成为了空间的一部分。而因为故事是关于她的,我们会不自觉地将目光集中在她身上,而不是群像。这是很少见的一种处理方式,按大部分的电影处理方式来说,都是一切以角色本身出发。而这个电影却是一切以中国的实际环境出发,让角色自己进入那个真实的环境中去。这是无比真诚的,和单纯的。

关于那些切片的内容本身,由于太多含义,篇幅有限,便不过多做评价。但是切片所关注的主题都是紧密的。这也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点。

总而言之,是一部在现今很特别但又非常优秀的电影。很喜欢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