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的是别人的故事,思考的是自己的人生。”

当妈妈杰妮(他们说海鸥叫着妈妈,疯狂的模仿和嘲笑,想要甩掉这个标签)和男孩朱利安(他也当然不能免俗地在此事之后按照杰妮担心的那样贬损这段回忆,或许是通过否认保护自己?同时他又用了六个月通关功夫大师解救爱人)相爱时,我很震惊,我排斥,我不解。但当朱利安亲吻杰妮的手时,我突然想起了初恋时那个男孩牵起我的手亲了一下,眼里闪着光的时候我的心动,于是我所有的一切的关于年龄,关于伦理,关于婚姻的衡量,都一下被击的粉碎。这就是爱,我明白了,我第一次在荧幕里看到了纯粹的爱(我差点又要写“不计后果的爱”,既然是纯粹,为何要把后果写在这里?)。

塔可夫斯基说如果要还原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不是要精确地复刻这个场景,而“必须为观众营造你当时的心境”。

我想阿涅斯瓦尔达总是能做到,我好爱她!

如此违背伦理的题材(不禁拿《毕业生》来对比,其中的男性凝视和毫无存在感又莫名其妙的女人让我拿出我所有戒备来观看和分析这部电影,或许《朗读者》里更好一点?),她也能心平气和地像我们展示这一切,展示其中的冲动,其中的踌躇,其中的爱,其中的不解反抗和包容鼓励,这温柔却可靠的力量感实在是罕见,一个吻手的动作便卸去了我所有的防备,通过真实的大量的生活细节,让我真的开始像朋友一样去在乎电影中每个人的感受。

我觉得目前为止,只有瓦尔达和侯麦能让我如此,全身心的浸泡在这个电影里,像洗了个热水澡。

其中还有一些让我很在意的细节,比如东窗事发后人们把杰妮的女儿们从她身边带走,说她会带坏女儿,她会把什么坏带给女儿们呢?他们要求女人相信爱情还是屈服于“爱情”呢?又比如片中不断出现艾滋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待我下次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