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8.1
侯麦的人物对话不是简单即兴的记录,而是一种经过排演和练习后捕捉的自然,类似于布列松的模特。
情节围绕一个中年寡妇展开,双线叙事,节奏把控比较好,从交汇到碰撞倒终结,相对完整的佳作。
一条失败的线,与《春天的故事》中小女孩撮合自己父亲和中年朋友一样。
另一条成功的线,也是跌宕起伏。大圆圆的的喜剧结尾宛如《女友的男友》和《去了解》,最后的欢庆场面让人想到《真爱至上》。
几个人物简单吐槽:
两个媒婆牵线搭桥,在我看来也是好心多管闲事。
男老师有魅力?无非是花心老色鬼。
葡萄园女内向又孤芳自赏,这种良家妇女和老实人一样难嫁,虽然品德良好、不令人反感也无法作为终身伴侣。
主题-风格依旧延续前作的“伦理场”,我认为这个词适合来形容侯麦对情感、道德的呈现。
本片很关键的点在于爱的自主权,撮合的机遇是否有因缘?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2 B+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8 B+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3 A-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0 B+
选角/表演 7.8 B+
四部曲排行:冬、秋、夏/春。(基本和豆瓣评分一致)
25.6.15于百子湾资料馆,第12部侯麦
秋天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评分:A-8.3背景、主题与叙事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作为切口-甚至是一个孩子的遭遇-折 ...
评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B+7.6简评:看的第一部罗西里尼,受到巴赞的直接推荐。中规中矩、有板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来没有显著缺憾,却难以看到真正的创新。历史价值不亚于艺术价值。虽然有明显的剧情和制作,未摆脱情节剧的刻板程式;但需要承认在其略显机械的结构编 ...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