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子华人到中年,不得不转行。
这是生活的无奈,能转行,其实已经相当幸运。
咱们这边,35岁以上等死,63岁不退,更要命。
所以,中年男人,在对待工作这个问题上,越发的“小心翼翼”。
黄子华就“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有什么药注意的吗”,他真的怕了,太多的“前车”覆在那里,他变得“强颜欢笑”的讨生活。

所以,黄子华虽然昂着头,但说着最“怂”的话,“穷”,足够让人折腰。
如果不想“穷”,那就得听话。
以前的事儿,干不了了,那就别干了,反正也是有安排你干其他的的。
以前的港片太能说,那就别拍了。
你坚持也可以,只要能挺过“穷”。
太多的港片坚持不住,太多的香港艺人也坚持不住。
TVB熬夜拍戏能赚几个,到咱这边吃吃喝喝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你,不会选?

而对于黄子华这个新搭档,许冠文也是这样要求的。
在他的内心里,黄子华是个“小辈儿”,这个“事业”,许冠文是老大。
黄子华如果不听话,那就问候他老妈。
故事设计这个桥段,可能单纯是为了“搞笑”。

结果,经验不足,搞了一个大大的乌龙。
这个时候,许冠文站出来总结发言了,你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吧。
这又是一次“体现权威”的较量。
许冠文这个角色,究竟代表的是谁,黄子华选择了沉默。
这次,黄子华确实考虑不周,无话可说。
但是,谁没有犯过错呢,不是“关乎原则”的错,犯了也就犯了,黄子华会自我反省,用不着许冠文来居高临下的“教训”。
可惜的是,那些事儿“关乎原则”,这个黄子华说了不算。
太多的港片,在这个问题上吃了大亏,几乎一蹶不振。

处理完两段“关系”,许冠文还需要处理和女儿之间的关系。
卫诗雅这次,终于摆脱了花瓶的身份,用实力证明,香港的艺人,都是有真功夫的,即便是“花瓶”,也是能吊打流量的“花瓶”。
金燕玲就更不用说。
作为一个“老年人”,金燕玲还是可以和卫诗雅“说得上话”的。
但是这句话,会让年轻人很反感,小编年轻时也这么觉得。
但是,现在小编也是“老年人”了,“百病缠身”,等到明白“不听老人言”时,已经太晚。
或许,年轻人早一点清楚认识这个世界,更容易“超越”。

黄子华,跌跌撞撞,把生意撑起来了。
断断续续,他遇到过很多的客户。
其中这位,上来就要一副金丝楠木的棺材,这可把黄子华给吓傻了,这不是和到饭店直接点“江鱼”一个性质么?

因为想要“客户满意”,黄子华和许冠文有了分歧。
这一次,黄子华没有认错,他觉得,让“客户满意”有什么问题?
当然,许冠文也有“让客户不能太满意”的一套理论,这套理论,表面上看也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许冠文还有最终决定权——执照是他的。
这个问题,黄子华只能无语。

卫诗雅说,“不是时间久了就会习惯”,这是父女俩矛盾冲突的最终定论。
或许,也是最后一丝的倔强。
但最终,卫诗雅这个角色,还是那个“期待成为”的翻版。
就像有很多“愤青”指责这个贪那个贪,但如果那个位置给了他,他就立马选择了闭嘴。

许冠文早就气得不行。
但是,作为“长老”,许冠文是不会怒形于色的,只要简单两个字,就足以证明“天子之怒”。

活人也要破地狱。
这是故事的“精华”所在。
按道理,这是一个妥妥的“负能量”,当下歌舞升平,怎么就沦落到“破地狱”了?
但是,这句话,大概是戳中了港人的内心,两地的票房,或许也说明了一切。

这个忘恩负义的儿子,对未来有着自己的理解。
绝对是被“天主教”洗脑了,所以,妥妥的反派。
其实,他已经接受了“命运”,但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是一样的“命运”,这……

黄子华也“老实”了很多,毕竟,从业也很多年,不是当初的愣头青。
这“父女”之间的恩怨,黄子华大概早就看清楚了“背后真相”。
港片,一直想找个人问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你问不到,因为“没有标准”,即便你问到的,如果是“你不想听的答案”怎么办呢?
既然,问和不问,结果都一样,那何必问。

因为,人家“亲儿子”最后还是“回归”了。
以德服人的最佳诠释。
小编,从来没有深究背后的含义。
最后的最后,不再阴阳“许冠文”了。
作为一个“单纯的父亲”,许冠文在处理子女方面是不合格的,小编也身为人父,自觉也是很失败,同为父亲,或许都不太懂的说“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