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对这电影好评不断,我对营销味过重的电影一直很警惕,看完我的担心是对的。

我是女性,但我觉得只有5分(本来6分的,写着写着就5分了)

电影是好看——无意识的过了2个小时,没有发呆——因为是个喜剧片吧

电影希望通过很多细节、角度,来说女性从小到大面临的困境与不公。但她似乎太想讲,想抓住你的双臂,目光怔怔盯着你,发泄式的告诉你所有。

拼凑感很强,剧情很弱,人物很弱,台词很弱。

剧情为观点、金句服务,也就很弱很零散,还很奇怪。

茉莉听声音这段很妙,把小家里干家务的声音和天地间万物的声音联系起来。——但这情节对整部电影的核心表达有何帮助?

在公众场合和男性大方讨论月经——这事没有错,但就是会显得不合理

最不理解的就是“爆发点”吵架那场,影片过半,是该有些剧情转折了,但内心沉稳的小孩怎么就忽然开始直戳人心了?

还有不断出现的“小孩” “小孩” ,就为了服务结尾那首“去做个小孩?”,还是那句话,前后有什么联系,要让人做小孩,你故事里的小孩这么“不小孩”,到底代表什么。——反正在我小时候,一直被叫小孩,我会生气。

台词也为金句服务,很生硬,不日常也不符合人物,换言之人物也为金句服务。小叶一个撸铁+弹贝斯的女歌手,性格这么弱?她可以缺爱、焦虑型,但性格弱,我不太理解。

男性角色更可怜,成为100%客体,就不能50%吗?他们都好乖,三两下就承认自己占据性别优势,还很听女人话。压制性的、传统父权型的倒没出现过。

从为女性发声的角度,当然是好的,为女性电影贴砖加瓦,但似乎不是一个突破,反倒被陷在了这个框里,故事一味的“叛逆”——还有一种更直接的猜测,只是为了引流,赚波大的,连LGTB都多次出现,不得不联系到美国大选。

引流点太多太密,目的性太强,说教味,又有一股北上广文艺风。

总体心思重,多做些减法,娓娓道来可能更好。

...
这cos表达的也很文艺+含蓄女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