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行1997,应该还是比较“现代”的,但个人感觉里头,总是觉得电影很古老的沧桑,或许和电影说的时代有一定关系吧。
所以,总是感觉故事里头好多镜头有周星驰电影的影子,十三郎的老爸,如果换做达叔来演,可能也感觉不到半点违和。
十三郎的故事,是以路边说书人的角度展开的,后来,这个说书人因为“违法摆摊”被请进去了,但是故事实在吸引人,听书的小年轻为了接着听故事,故意犯事儿,也跟着进去了。
然后,说书人在里头继续说,说着说着,把叔叔们都听入迷了。
这样的设计,让人想起了当年古龙写楚留香。
那个时代,是“文人”的时代,好多大咖在那里用文字嬉笑怒骂,因文字成就,也因文字衰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情怀,黄霑在故事里头也客串了一把。
故事开始,十三郎报警说自己丢东西了。
一帮叔叔迅速抵达现场。
一看,就这叫花子,能有什么可丢的?
但是,十三郎接下来说的话,让这个“团队”感觉倍丢面子。
气急败坏的领导,直接把气撒在黄霑头上了。
但黄霑也很委屈啊,人家报警,可直接说的是英语。
这句话,让领导也很委屈。
说到这里,故事说回去了。
想当年,十三少也是鼎鼎大名的风流人物。
世家公子,不愁吃不愁穿,就愁钱花不出去。
想要入十三少的法眼,也绝对需要一点点本钱。
好吧,在这次慈善舞会上,十三少见到了自己的女神。
然而,女神只是来募捐的。
募捐?小意思嘛。
十三少大笔一挥,全部拿下。
这种用钱砸人的做派,大概让女神有点膈应,直接回上海了。
十三少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放弃,越钓越追。
在上海的两年发生了什么事儿,说书人留了个尾巴。
反正,回来的时候,十三少已经是半个叫花子了。
大概也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十三少累积了一定的“叫花子”经验,后来做得相当娴熟。
不过在当时,十三少还是十三少。
对待叔叔,完全可以“仗势欺人”。
叔叔作威作福,也分对象的。
碰到硬钉子,也知道做人。
公子哥,玩票都玩得很专业的。
十三少回来之后,开始留恋梨园,一顿骚操作,直接把当红名角给整不会了。
感觉有点富贵的意思。
十三少一战成名,当红编剧。
靠一支笔,就吃遍天下。
那个时代,多少江湖豪杰,用“笔”成就了事业。
成就后的十三少,你以为误入歧途,其实是挽救众生的。
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十三少的“大家族”已经外强中干了,自家侄女儿生活已经揭不开锅,必须出来“抛头露面”了。
这种事儿,十三少看不过眼,既然都是“抛头露面”,不如跟着叔叔进娱乐圈。
还别说,侄女儿跟着叔叔进了娱乐圈,还真混得风生水起。
那个点烟的名场面,不知道和周慧敏是谁先谁后。
成名后的十三少,脾气也是很大的。
那时候没有电脑,十三少文思泉涌,直接搞得书记员过劳死。
此时,有一个不怕死的小年轻送上门来了。
其实,看这个场景,多少有点感觉周星驰电影,这“师徒”,最后不来个反叛决裂,实在说不过去。
然而,电影毕竟不是周星驰。
故事里头的“师徒”,最后并没有狗血的背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安排”实在不合常理,所以,当十三郎准备“重新做人”时,老天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甚至,老天都觉得徒弟到这个时候都没有痛打落水狗,实在有违伦常,直接让徒弟去见他了。
战乱。
十三少觉得也有必要报国。
但一介书生能干嘛呢?
大概只能去文工团了。
不过,十三少是科班出身,只会正正经经写“八股”,遇到与时俱进的野路子,十三少明显干不过啊。
道德沦亡,世风日下。
这句话,一度让人感觉故事不是1997年拍的。
可是没有办法,人家的野路子,就是能吸引观众。
此时的十三少,竞争不过人家,就想着砸场子。
这素质……实在是不怎么样。
闲言碎语不要讲,要讲就讲标准。
不行,你定个标准啊,直接杀人于无形,不是蛮好。
十三少大概就是在这里受了刺激,从此,整个人都不好了。
再后来,十三少也是在侄女的牵线下,改行当了编剧。
唱戏,他已经不行。
电影,他更加不行。
在这个行业,十三少都端正不了自己的位置,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话说,现在的电影,哪个不是导演说了算(当然了,没成名之前导演也得憋着,但无论如何,编剧且一边站)。
多年以后,十三少再次邂逅了女神。
女神,还是那个女神。
十三少,还是那个十三少。
她好像在哪儿见过他。
和《大话西游》里头的那条狗,完全有一拼。
十三少没有周星驰那么“豁达”,直接崩溃。
有趣的是,在故事的结尾,说书人无非是“一个潦倒的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当说书人收拾收拾回家,在半路,大概也是邂逅了一个“女神”。
故事最后,致敬了所有的编剧。
码字不易,不是每个码字的,都能成为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