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你好李焕英 再见李可乐”的热搜,觉得莫名其妙,直到昨晚被小狗骗进影院才明白导演的“用心良苦”,这又是一部男导演想吃女性影片红利搞出来的四不像,完全是典型的男性视角幻想下的母女关系。当然现实中确实存在各种各样在父权家庭中扭曲变形的母女关系,但是按照影片的设定,主角一家里,爸爸是开串串店的,妈妈是高中老师,两个人当初热恋二十多天就闪婚,婚后18年左右的时间都非常恩爱,没有出现过任何有家庭矛盾的镜头,但是按照人物设定和拍摄的父女片段可以推理一下,应该是一个严母+慈父的组合,母亲可能忙于教学任务,女儿的大小生活琐事都是父亲处理,影片里也出现大量的女儿下课放学去父亲的串串店、出门前是父亲替她操心带没带伞、还带着女儿去深山探险、雪道滑雪,父女关系是更加亲密的,母亲反而像传统父亲形象,专注事业,不善于跟子女沟通,沉默付出但是总付不到点上,如果这个故事是男方带着小孩重组的家庭,那我稍微可以接受一下这个勾使一样的故事逻辑和人物情感。但是,假如,编剧导演自己有妈并且真的爱自己的妈妈,都不应该这么理所应当地把妈妈当做女儿情绪的出气筒!!!

首先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作为导致她爸瘫痪在床的直接且唯一原因的女儿能这么理直气壮地因为母亲放弃几乎没有希望的治疗跟她怄气这么久!请问女儿眼里是只有爸爸吗?听到了母亲要向亲戚借钱续住院费,知道母亲是一个人民教师,自己在读高三,爸爸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挪动且救治希望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她依然坚定决绝地恨母亲放弃治疗。当然导演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够顺着女主逻辑走,去谴责妈妈好在最后跟女主一样知道真相后翻转成愧疚感,所以压根不愿意拍多一幕妈妈向女儿解释家里状况或者父亲实际情况,也就是女主一直理直气壮恨妈妈的原因——你没有把我当家人,跟我商量是否拔管。但是你以为女儿有多喜欢爸爸,也不是,有一句非常恶心的台词,大概是父亲的死成为横亘在母女间的刺,女儿不敢拔,因为怕拔了之后会忘了父亲....好好好,为了不忘记因你而死的爹就要折磨活着的妈是吧,真的孝死。女儿所有不接受父亲死亡的行为逻辑都非常吊诡和不负责任,别跟我说她还是个孩子,首先女主设定是高三寒假的学生,怎么着都得满17了吧?其次,选了谭松韵来演,虽然真的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是30+的成年人,对她演出来的不懂事的小女孩容忍度自然会低很多,加上谭的演技问题,更是给这个女主设定雪上加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