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豆瓣上<红毯先生>的花边和短评,有人说这片子找来了刘天王给一头猪做配角、这种事情好像确实是宁浩才能做的出来的。那当然是玩笑话扯淡:香港那些明星再怎样急赤白脸北上搵钱,除非像有些去当人大代表的,否则再怎样些,尊严体面还是要的 --- 刘德华哪里可能去给头猪去站台(?)[翻白眼] 不过话说回来宁浩这张新片的的确确的有欺骗性质 --- 明明标榜的是喜剧,再不济也是黑色喜剧,但这是一张骨子里非常悲伤的电影。
特别地悲伤。简直逆流成河。
宁浩这厮在这片子里把所有人损了一个遍:北上揾钱叹世界的港星。从艺者。创作者。老派的匠人艺人。观众。流行文化。市场气候。甲方爸爸。审查cancel。甚至包括他自己。到最后连那头猪都不得好死,勉强没给天王折腾死的一匹马估计也摔瘸了。今晚戏园子里观影氛围其实特别好,哈哈哈笑声此起彼伏,我怀疑是骗子宁浩隐藏得特别好,好些观众上了当,不然这样悲伤的故事还有几个能笑得出来?
其实我想这电影某方面也能折射二十好几年前后香港艺人甚至百姓的体验和心情:旧世界和以往的秩序眼看没了,新世界还没研习怎样去适应;要也许还是要的,但没人讲过要去怎样讨好巴结,已经奋力去揣摩心思了,国语也讲上了,method acting的戏也会演了,谁知道这些金主身上的痒痒肉和雷点一样多,挠着挠着就duang一声踩着个炸雷,上一个时辰好端端歌舞升平的,紧接着下来保不齐哪天就扑街冚家铲。内啥我扯远了,我不好。也许人家并没这意思。
宁浩借这张电影向艺术从业者和观众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埋头一心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和craftsmanship、同时试图屏蔽外界的种种干扰,是否管用?是否好使并且足够?我猜他们那个圈子里的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是心照不宣又不愿回答的。他自己当然对这个问题也无解,不然安排了一场戏中戏弄假成真的大乱斗,乘机合力痛殴甲方爸爸。看着虽然解气也解气逗乐也逗乐,但是“这样有系统地天真下去,终究是行不通的”。
今晚来的热情洋溢的华裔小观众特别的多。观众提问时除了一个黑妞外,剩下的清一水的国语提问,连有个维持秩序指挥递唛的白人青年都讲中文。似乎很多问题集中在他怎么说服了刘德华来做了这样一张电影。我酒喝了不少,憋了一泡尿,再想着别扫大家的兴了所以没举手。刘德华据说先前走红毯时被热情洋溢们摸了,料想是推病没来,倒是应这故事的景。出来时我和小熊说宁浩我看过三四张,目前这张是最喜欢的。印象里新生代导演中宁浩是把电影艺术与工业和商业的结合做得比较好的,然后这边才夸着,结果这厮就借着商业幌子做出这么一张婊里婊气的文艺片,和那故事里的天王刘伟驰一个尿性。我喜欢。可千万别真的扑街了。
明星易睡,婊子难当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瓜达尼诺的片子自<老娘跟你姓>后似乎有点口碑两极,喜欢的喜欢,不喜欢的像我一边看一边嘀嘀咕咕骂,然后一字不漏的全看下去了。关键是老头拍的很多题材都很私隐,用人话说就是他怎么喜欢怎么来,荷里活studios的大多创作者很可 ...
温暖的食物让人心安
这几天在盒子上看陈晓卿拍的<我的美食向导>,好像是去年底今年初腾讯做的。一晚基本只敢看一集,像看鬼片似的。不是因为馋和饿,也不是因为陈晓卿长得吓人 -- 伊是个慈眉善目和蔼的大陆中年男子,两个腮帮子有点像一种北京土产狮子 ...
昨夜梦回潘多拉
[本来不想贴豆瓣的。不管了,爱骂来骂吧]昨儿和姊妹们去荡烫看IMAX3D大戏看得晦气,本想随口骂一句算了,都懒得去评它。今天见到理工女博士蒲小姐和她的医科闺蜜都认认真真写了三观类似的长评还tagged了我,娘娘又还来刨坟、问我是不是 ...
内啥我也来贴点红的好了
-- 海报里的舌头红艳艳的,《彼得•冯•康特》这张海报借来了当年Andy Warhol画作做成的《雾港水手》的海报。臭不要脸的老色鬼欧容这张新作《彼得•冯•康特》是今年早前在柏林影节上开幕的,致敬的是法胖的《佩特拉•冯•康特的苦泪 ...
Nope I sh*t you not
Greta Thunberg “how dare you" + 葡萄牙前皇后的私人黑人动物园题材的馆藏宗教画 + 八十年代流行的相当于葡萄牙版小苹果的儿歌 + “皇家松林里的树长得笔直高大是因为它们比一般树更有教养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