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的错误是中国人必看的一部电影,为什么看完是迷茫的?因为影片本身就是迷茫的(理性主义多重断裂根)
看完我的影评你就理解了为什么这是一部拍给中国的电影
电影聚集了时代的现象因而有很多条线
而我会给出一个绝对为真的判断帮助你看:
河边的错误讲了一个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与经验/社会现实不一致的故事
如果侬还没看,就可以先去看了,我并没兴趣复述影评,可以看了然后印证我的解读
家庭线:
马哲与妻子的二人关系深深的焦虑构成了他的精神,外化出来成了查案的过程,是不是不符合“理性”?但宏观社会的微观缩影就是这样的
这恰恰是精妙的理性主义主体的常见结构。马哲的妻子被疯子强奸。腹中的唐氏儿是疯子的儿子。这就是他死活不愿意给疯子定罪的原因,他显意识始终在回避自己老婆的孩子是疯子的种,最终结案一看面相,孩子就是疯子的孩子。
这也是贯穿主旨的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与经验/社会现实不一致
社会线:
社会线以马哲的假设「一切主体都是理性的,因而理性推演是可循的」展开
大波浪,并不是一个神神叨叨的对象,相反整条社会线被“大波浪”的红字真实贯穿了。那就是他从头到尾暗示马哲本意是好的实际上是在理性断罪而罔顾经验(客观现象)
也是当时社会背景的短暂洞察至今仍然大规模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马哲的这段教条恰恰是整个理性主义社会,也就是计划生产计划一切的计划社会大背景的展开
症候阅读与电影学线索归纳:
主角的服装、兵乓球的爱好与被孤立的电影院办公都在反映马哲实质上和社会现实——同事、上司格格不入
在结案后,主角把燃烧的摄像机(符号叙事的崩溃)推到了河里,河流是指历史,放映机是指过去,对应开头引用的加缪
主线:
马哲,顾名思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马哲看来上司作为一个现实主义是官僚主义的,现有证据有利于上司后马哲仍然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真相,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始终认为人做事是需要理性动机的,而他看不起官僚上司,关系也并不和睦,因此想通过这个案子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上司才是错的,自己是客观的、理性的,而上司是“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的
疯子杀人是随机的,以理性判案的过程本身就构成了本意是好的但直接引发
1.人内心的秘密被放映(包括马哲自身)
2.疯子杀死了所有目击证人
马哲就这样,通过名为马哲的审判处刑了三个人,最终获得三等功退幕
国营电影院的完结,偷情的完结,流氓罪(异装为罪)的完结,马哲的完结,旧的历史的完结
影片的特殊之处在于恰恰反刻意戏剧的书写了一个不符合理性主义的展开
迷茫观影指南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