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译自100 Grands films de réalisatrices, 由记者、作家、Cine-Woman.fr创始人Véronique Le Bris汇编,Arte Edition 2020年出版。
“没有声音不代表没有立场。”简·坎皮恩说道。《钢琴课》的女主角爱达是个哑巴,可她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她的动作、态度,尤其是她那毫不含糊的目光,都遵从她的意志。钢琴就是她情感的出口。她的丈夫永远不会理解,而她的邻居第一次听见便了然于中。看似是耳朵的问题,实则是心的问题。简·坎皮恩很早就构想了这个关于钢琴的浪漫故事。她曾经修读人类学,旅学欧洲,后于澳大利亚影视与广播学校毕业。她拍摄了四部短片,两部长片,其中《天使与我同桌》(1990)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至此,这位导演终于有信心驾驭她眼中的商业题材:爱情故事。
简·坎皮恩受到英国浪漫主义、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影响——她的电影调色受浪漫主义绘画所启发;在她的镜头下,爱情故事是炽热的激情,但她的故事却与那些陈词滥调大相径庭。影片中,女主角爱达主导着故事的发展与冲突。她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钢琴课》是导演献给母亲艾迪特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启蒙之路、她掌握命运的力量,以及这之中不得不作的妥协。导演在后来的几部电影之中都延续了这一主题,如《贵妇画像》、《璀璨情诗》,只是结局更加阴暗。
简·坎皮恩为爱达的角色试镜了不少演员,其中就有朱丽叶·比诺什和伊莎贝尔·于佩尔。最终她把这个角色交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美国演员霍利·亨特。她的表演没有一句台词,角色的内心世界全由旁白讲述,但她却获得了戛纳与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奖。为了出演这一角色,霍利·亨特学习了手语,温习了音阶,所有演奏音乐的场景都没有使用替身演员。浪漫的主题不断再现,是由作曲家迈克尔·尼曼谱写的。他是剧组少数的男性,从摄制到剪辑、布景,再到服装,剧组成员几乎都是女性。
简·坎皮恩的作品始终在讲述:一个坚定的女人,如何打破心理、情感、性的以及社会的桎梏,如何自我解放。“书写一个男性角色对我来说不太自然。我是以女性的视角看待世界的,”她总结道。
译:M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