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出征朝鲜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铁原阻击战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为什么这么说?铁原地区既是志愿军的后方补给基地,也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关键点:以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一旦拿下铁原,机械化武装的部队将在铁原地区具有摧枯拉朽的绝对性优势。在这场持续12昼夜的战争中,志愿军63军以25000名战士对抗超过50000人的联合国军。而我们的战士以铁血无畏的精神、搏命厮杀敌军12昼夜,抵御住了一波一波进攻,粉碎了美军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枢纽的企图,为稳定朝鲜战争形势作出了重大贡献。
铁原战事如此壮烈,我不禁想问,在战争的硝烟与焦土之外,我们还可以看些什么?电影是艺术作品,是诗意的表达,即使战争片,我也更希望在真实叙事之外,留一些浪漫和诗意。
我格外中意电影中浪漫的视觉表达,比如李想手中的那朵小花。
对比残酷的战争场景,一朵红色小花是李想柔软内心的符号化表达,它的轻柔、灵动、脆弱,与战争的铁甲钢枪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冷酷的生离死别更加冷酷,让柔软的铁汉柔情更加柔软。
花的存在让英雄形象鲜活起来,让电影里呈现的李想跳脱出刻板的假大空“陷阱”,变得有血有肉。鲜花阻止不了战争,但他小心翼翼地将小花夹在笔记本中珍藏,透过这一朵花,让他对和平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期盼、对阖家团聚的期许具象化了。
电影里展现的李想,回归其本质亦是凡人,他的糖纸,他的花,他挥舞红旗,他面对父亲的孩子气,这些丰满的细节令他充满了“烟火气”。塑造人物时,人性和英雄性应该是统一的,生活的细节与细腻的情感都应被放置于时代背景之中,真实是艺术的全部,有细节有血肉的英雄形象,才有感染力,才能跃然于屏幕之上。
英雄亦是凡人,他们在战场上舍身忘死、不畏艰难,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骨和灵魂。李想是虚构的人物,但历史不是虚构的。《志愿军:存亡之战》以人叙史,以小见大,将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真挚动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一体,达成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