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知乎 作者:王弗雷德里克


我没完整看过新三国,所以其实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实在是看不下去,尴尬症频繁发作)。

仅从我了了看过的几个片段对比,我认为老版更好一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版的选角更严谨。

在旧版《三国演义》中,导演、编剧、选角都明显对于原著有一定的研究。

不管是角色外形、角色表情、角色气质还是角色谈吐,都能让观众领会到原著中该人物核心的特点。

以张飞为例。原著中描写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豹头环眼:形容人的相貌威武勇猛(环眼:圆圆的大眼睛)。
老版:

...

老版《三国演义》中张飞
原著简直描写的就是他好吗!

新版:

...

新版《三国演义》中张飞
相比之下,新版这。。。。。。真的不是水浒传剧组串戏了么


2.老版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更贴近于原著。

旧版《三国演义》更有逻辑,这得益于他们尊重原著,故事逻辑非常通顺。

我看过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一段,旧版尊重原著,刘关张三人跟随公孙瓒一起到场,原著如下:

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
老版:

...

公孙瓒:“此乃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相约共来讨伐董卓的。”

...

曹操:“莫非是破黄巾的刘玄德?”
孟德惜英雄,自然引出为关羽温酒壮行,而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反观新版,直接把公孙瓒这个人都给省了:

...
...

完全无力吐槽。。。。。。


尊重原著的人物性格和人物特点,才能让故事的逻辑流畅而通顺。毕竟故事的发展不是由作者(编者)决定的,而是由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自然推动的。

曹操的性格,决定了他明知杀错,也要狠心杀死吕伯奢一家人;吕布的性格,决定了其最终不得不面对“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的悲惨结局;刘备的性格,决定了对于倚重一生的诸葛丞相,说出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一句情绪复杂的真心话。

新版把一些人物的性格做了画蛇添足的改动,加入了很多原著本无的勾心斗角,将情节改的乱七八糟,故事的逻辑因此而变得扭曲。观众感受不到三国英雄应有的荡气回肠,却多了一些现如今办公室政治的感觉。令人倍感尴尬。


3.老版的台词更符合原著

这一点我相信所有读过原著的观众都深有感触吧,看老版三国的时候,每当字幕出现,就知道这一段基本八九不离十就是原著中角色的原话了!

举个例子:

卢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

94版《三国演义》片段
顺带一提,剧情也与原著一般无二!

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

...

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赞这老演员的演技,把原著演绎的淋漓尽致!


4.老版的片头曲,好!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老版《三国演义》片头曲,那首耳熟能详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正是《三国演义》原著的开篇词!

遥想当年高中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讲到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本以为无人知晓,没想到有同学竟能全篇背诵,一时间技惊四座。没错那人就是我哈哈,我就是小时候电视看多了才会背的!


5.当然凡事必有两面,老版也有不如新版的地方

受限于年代和技术的画质等因素我就不说了,

老版有两个不足很让人跳戏:

第一,不同角色用同一演员。

公孙瓒还是赵子龙?

...

“自幼同窗”公孙瓒,摇身一变赵子龙
袁本初还是周公瑾?难道你刮了胡子别人就认不出来了吗

...

左为袁绍,右为周瑜,均为演员洪宇宙饰
第二,同一角色用多个演员

举例1,赵云

...

赵云1 杨凡饰

...

赵云2 张山饰

...

赵云3 候永生饰
举例2,陈宫

...

陈宫 1

...

陈宫 2
举例3,袁术

...

袁术1

...

袁术 2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不过这也算是上个世纪央视电视剧的一大特色了。




总体来说,新版三国已经没有了《三国演》应有的那 “浪花淘尽英雄” 的味道,权且当个改编电视剧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