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之中,有一个卡米耶·克洛岱尔的词条,原文如下:“卡米尔·克洛岱尔,Camille Claudel(1864-1943)。是法国最优秀的女雕塑家之一。她出生于法国维勒讷沃,是著名作家保罗•克洛岱尔之姊,是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的学生,也是他的情人和艺术的竞争者。她倔强、任性而又才华横溢,曾参与创作罗丹最著名的几件作品,如《加莱义民》,以及《地狱之门》群像的手脚部分。而罗丹的《吻》和《永恒的偶像》等雕塑也正是创作于二人热恋的时期。”

可以注意到,在人物介绍中,丝毫没有提及卡蜜儿独立创作的任何一尊雕像。

何以至此?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同生活上的困局来说,更为致命的是精神上的困局。而在精神上最最难以令人释怀的锁链是:在得到后失去。

影片的开头是明媚的:卡蜜儿在有暖气的工作室里工作,有着家庭的鼎力支持,还遇到了老师与爱人:罗丹。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浮光掠影。罗丹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卡蜜儿只能作为情妇存在。父亲的支持是建立在女儿天赋的基础之上,当创作之火熄灭,父亲竟拿他人的成功来刺痛卡蜜儿。

卡蜜儿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做到父亲说的“成为自己”。可当这一幻想的泡沫被戳破,她还剩什么?无尽的心灵迷宫与困局。

是寡情的父亲、多情的爱人、懦弱的弟弟、刻薄的母亲,是这些她最亲近的人,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雕塑家的熊熊烈火扑灭。

她在迷宫中团团转,却接连被名为“责任”、“无名”、“天赋”、“爱情”撞得头破血流。送不送进精神病院有什么区别吗?她的大脑已经将自己囚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