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考

论角色设计,安欣和高启强之间差了一百个李响。唐小龙被抓的时候说,他永远忘不了二十年前安欣瞧不起他的眼神——是啊,他怎么既是有情有义的人民公仆,又在言行里处处不掩饰“特权”的傲慢?很难不让人觉得,只是因为他在帮扶弱小的时候能满足自己的英雄情结,而不是真的对公平正义有坚守。或者说,安欣像一个“自相矛盾的工具人”。他怎么既能死守规则“轴”了一辈子,又在日常的侦察审问工作中习惯性地使出小聪明呢?他怎么对其他的犯罪嫌疑人想尽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李响用小手段审问高启强的时候他就要站出来维护规则了呢?

论对表演的理解,张译和张颂文之间差了不止一百个……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精雕细琢,单拎出来看也许会让人眼前一亮,但始终在个性化地“演”另一个人而已,在情绪表达上无法自然地释放。也许演出了“人之常态”,但没能演出“人之常情”。比如看完剧我记住了安欣的普通话平翘舌分不太清、喜欢用“蛮好”这个词、面部肌肉紧张没有太多神态、讲话时下嘴唇会向右下方扯动、眼神喜欢用力盯人,但是我不记得在曹闯、李响死的时候,送走孟钰、孟叔的时候他什么反应(这每一次对安欣来说都一定是会触动他内心让他发生变化的节点,可惜纵观全剧并没有看到层次感)。可是,影视剧的魅力不就是让观众从形形色色“具体的人”身上产生情感共鸣吗?人性是相通的,他是谁不那么重要,相比行为动机和情绪反应来说。在这个意义上,表演也应当诠释好“抽象的人”才对。

二、闲谈

《狂飙》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国产剧能把黑帮题材娱乐化。发家之时的步步为营、帮派斗争,发家之后的飞扬跋扈、官商勾结,该有的都没落下,前面13集和中间13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很高。最大的遗憾是依然写不出正义角色的轻松感。要么让人觉得像小学生,要么硬上高度,尴尬得不行。尤其安欣和孟钰的早期感情线,三十多岁的人了,小孩子过家家呢?

大嫂的扮演者高叶演得不错,尤其她的眼睛本身长得是有一点萌态的,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坏女人”这个戏路,全靠演技来支撑应该会更辛苦吧。

唐小龙被抓的天台戏、张彪被审问的拍桌子戏、李有田李宏伟父子俩的戏,都特好,会回味的那种。

老默的炸弹改成“死人炸弹”效果更好。

高启兰二十年前见过安欣一面二十年后去非洲就要把人当家属带走,是不是太大胆了点。

黄瑶举报这场戏太精彩了,一方面是杀父之仇一方面是救命之恩,在复仇就要完成之时陷入这种两难绝境,面对这种考验无论怎么选,怕不是都得重塑自己的价值观。

京海市离了安欣估计是不能转的,白道上有安长林和孟德海两个靠山,孟德海的舅舅还是省组织部德高望重的老领导,黑道上有高启强、陈书婷、老默感恩戴德,另外还有两个美女死心塌地。

吴刚啊吴刚,谁要看你和老婆秀恩爱啊。

最后感慨一下片头赫然出现的“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是真的先富起来了,有钱、有艺术眼光。最后13集里各角色的服饰都很豪华,安欣同志换了好几件巴宝莉风衣,其他人没被扒出来但是从衣服的质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