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小時候的我看了那麼多遍都沒有意識到電影在更大層面上想要表達的是一種要積極地參與到别人的生活中去的态度,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要積極地開放自己的生活讓别人參與進來,這裡的“别人”包括但不限于愛情,這裡的“積極”是可以愛臆想可以非主流但是要主動要善良。

這個命題是直接由艾米麗自己提出來的,而她的實驗在電影很早的部分就完成了,相當于給出一個确定的預設:參與别人的生活是值得的,之後就是和“玻璃骨”的老頭的互動為線索,一點點改變曾經的自我封閉,後者督促着她不要變成“玻璃心”,并有了片名中“天使”一說。小時候被鬼靈精怪和浪漫主義抓住了全部注意力,忽視了它其實是法國版的《生活多美好》,甚至一度認為現在的譯名不知所雲,不如直譯為《艾米麗的異/臆想世界》,真的是too young too naive!

其他角色在不同程度上呼應着這個主題,表面上看他們的生活是因為艾米麗的“天使”行為而變得更美好,深層的改變在于他們不同程度上開放了自己,比如老房客決定參與到女兒的生活中享受天倫之樂(推測他主動認錯化解了曾經的矛盾)、老爸決定走出喪妻之痛去旅行、“玻璃骨”老頭開始畫新的作品(受到傻子哥的畫風影響)、失意作家看見自己的句子以塗鴉的形式出現也許會打開思路放棄傳統出版至少他不那麼失意了、“錄音機男”對每一任女友的“令人窒息的行為”反向說明了封閉是多麼可怕。

總之,如果我能更早地看懂這部電影,也許就不會錯過某些人、也許現在會過着不一樣的生活吧。

另,用有趣的私人癖好白描人物的方式我依然愛得不行,也許後來一度沉迷韋斯安德森正是源于這部電影。也不知道是癖好讓人變得可愛,還是可愛的人的癖好不會讨厭。

又及,“愛美麗專家”的讨論帖簡直成為這部電影在中國的文化遺産了,樓主又何嘗不是在認真踐行着電影傳達的價值理念?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懂得諺語的人不會是壞人(笑)。

又又及,現在才知道原文的意思,震撼之餘又覺得合理:有點怪異的“皮屑”比喻和電影本身的調性更一緻了。但是“沒有你 良辰美景更與何人說”這樣翻譯也很好啦,畢竟化用的是柳永的千古名句,小時候看狠狠被擊中,然後才在課本上學到《雨霖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