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m/s传送带,70kg的限重,一个人的坠落到从传送带的撤下,也不过阻止了传送带上运动的几秒。而在结尾,限重被抬高到90kg,一个人的坠落,也不过是提高了传送带的限重,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改变,果然“自己好像做了件蠢事”。但这《坠落的审判》终将有其回响。
工业化的开端到现在我们提出的现代化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由此引发的“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互联网的发展更为我们的购物带来无限便利,也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于是,物流中心以及由此衍生的物联网让人们体会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幸福生活。
但这幸福生活的便利背后,却似乎并不像人们想的一帆风顺。高效率下,不设上限、责任以及客户为中心的主旨也在某一刻变了味道。
就像因为炸弹事件接受调查的daily fast公司,因为警察对快递的筛查,降低了配送效率,也导致医疗器材递送的不及时。但为了保证不失去医疗器材订购订单,网站依旧将该类商品维持上架,同时对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进行新解:保证客户在本品牌的订阅,不让客户流失为中心,而手段则是在维持高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和对安全检查的风险漠视。
突然就想到了《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这部一样讲的是快递行业的故事,只不过这一部更加克制且讨论的更加深刻无奈。
尽管本片以炸弹快递事件作为悬疑电影的噱头,全片也是围绕着炸弹快递的调查,但却也为我们展示了快递行业的部分面貌。
以daily fast的武野配送中心、以羊力急货运公司和货运司机父子、以接受快递和客服电话的单亲妈妈一家,三/四条平行线最终因为最后的炸弹而汇总交织到一起,将这个行业串联到一起。因为炸弹事件导致daily fast被调查,因为被调查导致快递无法及时送出,不断堆积且导致货运公司运力不足,而又因为运力不足导致客户的投诉,让女孩妈妈忙于工作无法顾及家庭。但讽刺的是,最后的那个藏于抱枕里的炸弹因为小女孩一家没有及时拿到,于是在最后一刻幸运地被发现并放入日本电机制造的洗衣机里,该说不说,这个儿子炫耀的自己原来厂子生产的洗衣机质量是真好,竟然能抗爆炸,这算是一种宣传日本工匠精神质量的价值观了吧。
在这次事件中,所有人都被迫陷入到高效率的漩涡,但似乎没有人是错误本身,包括那位凶手女友,而这场错误本身本可以在四年前那个跳楼自杀的青年事件下经过反思而避免,但公司本身的主旨,包括当时还不是社长的正在武野中心工作的中心长都按照着当时公司制度,以传送带不能停的规章继续运转,这次坠楼事件也以自杀的备忘录签字结束,但事件本身并没完,四年后的黑色星期五临近结束前,arina向五十岚呈递谈判合同时候,五十岚绝对不会忘记四年前的黑色星期五前一夜,那场事故如同炸弹一样,在四年倒计时后,在如今引爆,让他和daily fast的股价都遭受到巨大的回响。
但故事的结尾似乎还是留了点美好,至少罢工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权益,股价受损的同时,每单价格涨了20日元,虽然不多。但总会有后来者,在凸显高效率的如今的现代化生活中,你不去占领这个生态位,总会有其他后来者找到并尝试把你绞死。所以整个故事还应该有条线应是美国总部,当然缺少的另一条更应该是日本政府机构的举措,行政手段的限制也是一种制约方式。
而说出电影外,故事中的日本是如此,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种生活。依赖进出口的制造业和极低的人力成本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迅速成长的原始积累,但自我剥削的背后则是牺牲了人民本身的幸福生活。这在迅速扩张的高经济增长率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被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所补充,但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高效率下的问题也在暴露出来,996、奋斗逼以及各种打工人的情绪崩溃也浮出水面。人们在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同时,这个问题的目的,幸福生活似乎也该打上一个问号?电影中大家对于炸弹事件起初的不关心,是因为一般性心理作用,大家都将自己置身事外,但殊不知我们其实早已置身事内。
另一点,那个电影中黑色星期五的广告词,简短的视频内容中,反复提及的“what do you want”,从开头到结尾,你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当镜头拉远,从流水线的快递物流,转到商业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再到那一条条立交桥上的车水马龙,个体的人渐渐渺小,成为一个个点,成为数据流上的一条条信息,人的概念似乎不再是人,人也似乎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成为信息流里的一串二进制信息。结尾这块可真是充满着一股《黑镜》的味道啊。